儿童心律失常可能与遗传因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部分儿童心律失常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这类患儿多有家族史,可能伴随心电图异常。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是儿童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多继发于感冒、腹泻后。患儿除心律失常外,还可出现发热、咳嗽、食欲减退等症状。医生可能开具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片等营养心肌药物,合并心力衰竭时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家长需保证患儿充分卧床休息。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心病可能导致心脏电传导异常。这类患儿常有口唇青紫、活动耐力差等表现,心脏彩超可确诊。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介入封堵术或外科手术矫正,术后可能仍需服用阿替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律。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复查心脏功能。
腹泻、呕吐导致的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诱发心律失常。患儿可能伴有肌无力、腹胀等表现,血电解质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散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
某些止咳药含麻黄碱成分,或过量服用哮喘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能引起心动过速。通常停药后心律可逐渐恢复,必要时医生会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拮抗。家长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给孩子滥用药物。
日常护理中,家长要记录孩子发作时的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保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可适当补充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坚果,但需控制剧烈运动强度。若孩子出现持续心悸伴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应立即送往急诊。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