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心脏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会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典型症状包括活动后心前区压迫感,可能伴随出汗。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钾、血镁水平异常会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老年人饮食摄入不足、利尿剂使用不当或慢性腹泻都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可能引起室性早搏,表现为心跳漏跳感。治疗需纠正电解质紊乱,轻症可通过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补充,重度低钾需静脉补钾。同时应监测肾功能变化。
部分治疗药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老年人常用的地高辛片、茶碱缓释片等药物过量时,可能引发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包括恶心、视物模糊伴心悸。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医生可能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进行解毒,必要时行临时心脏起搏。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影响电传导系统。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也会改变心腔结构。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房颤,表现为脉搏不规则。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改善重构的盐酸贝那普利片,严重瓣膜病变需考虑瓣膜置换手术。
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兴奋性。老年甲亢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伴体重下降但食欲亢进。需检查甲状腺功能,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状腺激素分泌,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同时应筛查是否合并骨质疏松。
老年人预防心律失常应注意规律监测血压、心率,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饮食需保证钾、镁摄入,适量食用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限酒。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心慌持续不缓解或伴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