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绪管理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适量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维持心肌电稳定性。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饮食。
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议采用固定作息时间,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需使用呼吸机改善缺氧状态。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避免竞技性运动和突然的体位变化,运动前后需进行5分钟热身与放松。
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缓解焦虑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情绪激动可能诱发房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
按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服用胺碘酮、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每3-6个月需程控检测设备工作状态。
心律失常患者应戒烟限酒,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记录每日症状发作时间与诱因,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