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类主要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以及复合型心律失常三大类。
冲动形成异常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停搏,这类心律失常起源于窦房结功能异常。异位心律包含被动性逸搏心律和主动性异位心律,前者如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后者包括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与颤动等,这类心律失常由心脏其他部位异常起搏点引发。
冲动传导异常主要涉及传导阻滞和传导途径异常。传导阻滞根据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其中房室传导阻滞又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传导途径异常以预激综合征为代表,其特征是存在房室旁路导致心室提前激动。复合型心律失常则同时存在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常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律失常的准确分类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心律失常类型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限制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