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小结节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多数为良性病变,可能与炎症、结核或既往感染遗留瘢痕有关。肺部小结节主要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直径通常小于30毫米,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三类。
实性结节在影像学上呈现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常见于慢性炎症愈合后的钙化灶或肺内淋巴结增生。这类结节边缘清晰,生长缓慢,恶性概率较低,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部分实性结节同时包含软组织密度和磨玻璃成分,需要警惕早期肺癌可能,尤其是含有空泡征或毛刺征的结节。磨玻璃结节表现为云雾状淡薄阴影,可能与肺泡出血、局灶性纤维化或原位腺癌相关,持续存在的纯磨玻璃结节需加强监测。
年龄超过40岁且长期吸烟的人群出现肺部小结节时,恶性风险相对增加。职业暴露于石棉、砷等致癌物质也会提高结节恶变概率。家族中有肺癌病史者,其肺部结节更需密切随访。短期内快速增大的结节、分叶状边缘或胸膜牵拉征等影像特征,往往提示需要进一步病理检查。
对于8毫米以下的孤立性肺结节,通常建议6-12个月复查高分辨率CT。8-20毫米的结节需要结合PET-CT或穿刺活检评估性质。随访期间结节体积倍增时间在20-400天之间时,需考虑手术切除。微创胸腔镜手术是处理高危结节的主要方式,术中快速病理可明确诊断并确定切除范围。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免疫力,减少炎症性结节发生。职业暴露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吸烟者需尽早戒烟。每年低剂量螺旋CT筛查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可早期发现恶性结节。若随访期间出现咳嗽加重、痰中带血等新发症状,应及时就诊呼吸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