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末期可通过药物治疗、器械辅助、心脏康复、心理干预和姑息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病情多由心肌长期缺血、心力衰竭进展、严重心律失常等因素导致,常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咳嗽等症状。
常用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片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可延缓心室重构。使用抗凝药华法林钠片时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加量。
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改善心室收缩不同步,左心室辅助装置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循环支持。体外膜肺氧合适用于急性心源性休克过渡治疗。器械选择需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及手术耐受性。
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如床边脚踏车训练,从5分钟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营养师指导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康复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
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音乐疗法配合腹式呼吸训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建议家属参与共同疏导,建立疾病日记记录症状与情绪波动。严重心理障碍时需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
多学科团队提供疼痛管理,吗啡注射液控制顽固性呼吸困难。制定预先医疗指示明确抢救意愿,社工协助处理保险及法律事务。家庭病房定期随访,配备制氧机和紧急呼叫装置。
患者应保持每日称重监测液体潴留,记录出入量变化。睡眠时垫高床头减少夜间呼吸困难发作,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绞痛。饮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内。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备好急救药物硝酸甘油喷雾。定期复查心电图、BNP和心脏超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情绪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