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前兆的6个表现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极度疲劳和不明原因冷汗,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和调整生活方式。
1. 胸闷胸痛
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是典型前兆,可能持续数分钟或反复发作。冠心病患者需警惕心绞痛进展为心肌梗死,建议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拨打急救电话。高血压人群应每天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2. 呼吸困难
突发呼吸急促伴口唇发绀提示急性心功能不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特征,需半卧位休息并吸氧。慢性心衰患者要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记录出入量变化。
3. 心悸
室性早搏或房颤导致的心跳紊乱可能诱发室颤。动态心电图能捕捉心律失常,频发早搏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心律。
4. 晕厥
阿斯综合征引发的短暂意识丧失具有高度危险性。安装植入式除颤器能预防猝死,术后需避免强磁场环境。驾驶或高空作业者出现先兆晕厥必须立即停止活动。
5. 极度疲劳
不明原因的体力骤降可能反映心肌供血不足。运动负荷试验可评估心脏储备功能,阳性者需进行冠脉造影。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
6. 冷汗
皮肤湿冷伴面色苍白是休克早期表现。测量血压低于90/60mmHg时需平卧抬高下肢,糖尿病患者要警惕无痛性心梗。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温差过大诱发血管痉挛。
识别这些预警信号能争取4-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学习心肺复苏术,家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控制三高等危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心脏彩超和运动平板试验。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无论持续时间长短都应急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