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合并阑尾炎需立即就医,治疗方式主要有抗感染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放手术、术后免疫支持及并发症监测。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阑尾炎进展更快,易发生穿孔或脓肿,须由感染科和外科联合诊疗。

艾滋病患者阑尾炎需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由于免疫缺陷,病原体可能包括细菌、真菌或非典型微生物,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治疗期间需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评估免疫状态对疗效的影响。
早期阑尾炎可优先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且恢复快。但需评估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艾滋病可能合并血小板减少。术中需加强无菌操作,预防机会性感染。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渗出液性质,警惕肠瘘风险。
出现阑尾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时需开腹手术,彻底清除脓液并冲洗腹腔。艾滋病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差,需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切口。术后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覆盖可能的耐药菌和厌氧菌感染。

围手术期需维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可中断。对于CD4计数低于200个/μL的患者,需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孢子菌肺炎。术后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术后重点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体温及腹痛变化,艾滋病患者易发生腹腔脓肿、切口感染或败血症。出现持续发热需进行血培养、腹部CT检查,排除巨细胞病毒或结核杆菌感染。营养支持可选用肠内营养粉剂,维持肠道屏障功能。

艾滋病患者阑尾炎术后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腹部超声。日常避免生冷食物,预防肠道感染。出现腹痛加重或持续发热需及时返院,警惕机会性感染或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和蛋白粉,但须避免与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