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50微摩尔每升可通过饮食调节、病因治疗、药物干预、光疗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总胆红素升高可能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损伤、胆管阻塞、遗传代谢异常或生理性因素有关。

减少高脂肪及动物内脏摄入,适量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苹果等,有助于促进胆红素代谢。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减轻肝脏负担。每日饮水保持1500-2000毫升,帮助胆汁排泄。
若由病毒性肝炎引起,需抗病毒治疗;胆管结石导致的梗阻需内镜取石或手术解除。溶血性贫血患者需纠正贫血并抑制溶血,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病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片可促进胆红素代谢,腺苷蛋氨酸注射液适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可辅助退黄,但需排除溶血因素后使用。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避免联用肝毒性药物。

新生儿黄疸或成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通过光异构化作用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排出。治疗期间需监测皮肤反应及电解质水平,避免脱水或体温异常。
每1-2周复查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观察动态变化。伴随皮肤瘙痒或陶土色粪便需立即就医。长期轻度升高且无其他异常者,可每3-6个月随访,重点排除吉尔伯特综合征等良性病变。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有助于改善肝脏微循环。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煎炸食品。出现巩膜黄染加重、尿液浓茶色或乏力纳差等症状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腹部超声、肝炎病毒学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