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憩室较小且无症状时无须特殊处理,若出现炎症、出血或穿孔需医疗干预。
无症状憩室患者建议低渣饮食,减少粗纤维食物摄入如芹菜、竹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肠负担。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有助于减少憩室内容物潴留。合并胃食管反流者需限制咖啡、巧克力等可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
合并憩室炎时可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痉挛性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山莨菪碱片缓解平滑肌痉挛。用药期间需监测腹痛程度及大便性状变化。
对于反复出血或食物嵌顿的憩室,可在内镜下进行钛夹止血、憩室开口扩大等操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处理合并胆胰管压迫的病例,通过放置支架解除梗阻。操作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评估,术后禁食24小时观察有无穿孔迹象。
憩室穿孔、大出血或内镜治疗无效时需行憩室切除术,根据位置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合并胰胆管解剖异常者可能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需通过增强CT或MRCP明确憩室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术后需胃肠减压5-7天并逐步恢复饮食。
憩室炎急性期应禁食并静脉补液,监测体温及腹膜刺激征。出血患者需紧急输血并维持血红蛋白80g/L以上。疑似穿孔者立即禁食水,行立位腹平片检查膈下游离气体。所有并发症均需住院治疗,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黏膜损伤。
十二指肠降部憩室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及用力排便。每6-12个月复查胃镜或腹部CT监测憩室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及时就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感染风险。术后患者需遵循循序渐进饮食原则,从流质过渡到普食约需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