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胃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止泻药物、使用止吐药物、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方式治疗。病毒性胃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札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导致脱水。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散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治疗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加重。
发病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面条等。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和毒素,保护胃肠黏膜。消旋卡多曲颗粒可减少肠道分泌,缓解腹泻症状。盐酸洛哌丁胺胶囊通过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但儿童慎用。
多潘立酮片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促进胃排空,缓解恶心呕吐。盐酸昂丹司琼片是强效止吐药,能选择性抑制5-HT3受体。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但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利巴韦林颗粒对RNA病毒具有广谱抑制作用。更昔洛韦胶囊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干扰素α2b注射液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但需注意流感样副作用。
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腹部保暖。餐具需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适量饮用含益生菌的酸奶调节肠道菌群。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手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流行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