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因出血时间不同而呈现动态变化,典型特征包括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低信号等。脑出血的磁共振表现主要有超急性期血肿、急性期血肿、亚急性早期血肿、亚急性晚期血肿、慢性期血肿等阶段特征。
出血发生后6小时内,氧合血红蛋白尚未降解,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可见明显低信号环。此时血肿含水量高,磁敏感加权成像能早期显示微量出血灶。弥散加权成像可能出现高信号,反映红细胞聚集导致的弥散受限。
出血后6-72小时,脱氧血红蛋白导致T2缩短效应,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显著低信号,梯度回波序列低信号更明显。血肿周围可见血管源性水肿带,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此时血肿核心区ADC值降低,与细胞毒性水肿相关。
出血后3-7天,正铁血红蛋白形成使T1加权像转为高信号,T2加权像仍为低信号,磁敏感效应持续存在。血肿边缘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梯度回波序列显示低信号环增宽。周围水肿逐渐减轻,但占位效应仍较明显。
出血1-4周时,红细胞溶解释放正铁血红蛋白,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中心信号升高而周边仍为低信号。血肿周围胶质增生形成T2-FLAIR高信号环,占位效应逐渐消退。此时增强扫描可能出现环形强化。
出血1个月后,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T2加权像持续低信号,T1加权像信号降低。血肿囊变区呈脑脊液样信号,周围胶质瘢痕形成。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特征性低信号环,偶见钙化灶。长期随访可见血肿完全吸收或遗留软化灶。
脑出血患者需定期复查磁共振监测血肿演变,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血压波动,恢复期可进行适度康复训练。饮食宜低盐低脂,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控制基础疾病。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异常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或奥拉西坦胶囊改善脑代谢,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