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治疗方案需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患者整体状况综合判断,少量出血可保守治疗,中等量出血需药物干预,大量出血需手术清除血肿。
出血量在10毫升以下且无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时,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神经功能变化,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配合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注射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定期复查头部CT评估出血吸收情况。出血量在10-30毫升且位于非关键功能区时,可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同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脑水肿。若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中线移位,需考虑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于30毫升以上出血或脑干出血超过5毫升,外科干预是首要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快速减压,尤其适用于幕上大量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创伤较小,适合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术后仍需持续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期开展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2-4周,头部抬高15-30度。恢复期饮食选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白,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咳嗽。术后患者每3个月复查头部MRI评估恢复情况,遗留癫痫症状者需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家属应学会识别嗜睡、呕吐等再出血征兆,及时送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