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能否治好取决于出血量、部位及救治时机,部分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手术清除血肿、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建议立即就医,由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出血量较小且位于非关键功能区时,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通过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配合尼莫地平片控制血压,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逐步恢复。若出血累及脑干或基底节区,即使血肿清除后也可能遗留肢体瘫痪或言语障碍,需长期康复治疗。部分患者因血肿压迫导致脑疝,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预后相对较差。大量出血导致昏迷或脑室铸型者,即使手术干预后病死率仍较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易复发,需针对病因治疗。儿童脑出血多与血管异常有关,及时处理原发病灶后神经可塑性较强。
急性期后需持续监测血压血糖,避免用力排便或情绪激动。康复期可配合针灸、高压氧及运动疗法促进功能重建,服用胞磷胆碱钠片营养神经。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饮食需低盐低脂,适当补充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