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可能引起脑疝。脑疝是脑组织因压力差发生移位并压迫脑干等结构的危重并发症,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或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时可能诱发脑疝。
脑出血后血肿直接压迫周围脑组织,或继发脑水肿使颅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迫使部分脑组织向压力较低区域移位。常见如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不等大及对侧肢体瘫痪;枕骨大孔疝则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这类情况多发生于出血量大、部位深或未及时干预的患者中。
部分脑出血患者因出血量较小、位置表浅或及时接受降颅压治疗,可能避免脑疝发生。例如壳核出血量小于30毫升且水肿控制良好时,脑疝风险显著降低。但需警惕迟发性脑水肿或再出血导致的继发脑疝。
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避免激动或用力动作加重出血。家属需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呼吸异常时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控制脑水肿,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康复期需控制血压、避免跌倒,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