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上的肌肉疼可能与肌肉劳损、运动损伤、筋膜炎、颈椎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有关,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长时间提重物或重复性动作可能导致肱二头肌、三角肌等肌群过度疲劳。表现为局部酸胀痛,活动时加重。建议停止引发疼痛的动作,48小时内冷敷,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等药物。
健身时姿势错误或突然增加训练强度可能造成肌肉拉伤,常伴随淤青、肿胀。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后期可进行超声波治疗。严重者需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抗炎药物。
筋膜组织无菌性炎症多因受凉或慢性劳损诱发,疼痛呈牵涉性且存在明显压痛点。采用冲击波治疗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效果较好,日常需避免空调直吹,可配合筋膜枪放松。
神经根型颈椎病易引起放射性臂痛,常伴有颈部僵硬和手指麻木。需通过颈椎MRI确诊,治疗包括颈椎牵引、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手术。
低钾血症可能导致肌肉酸痛无力,多见于大量出汗或腹泻后。需检测血钾水平,轻度缺钾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补充,重度需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控制单次运动时长不超过1小时,搬运重物时使用护具。疼痛持续3天不缓解或出现皮肤变色、关节活动受限时需就医。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有助于预防肌肉痉挛。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可适当垫高上肢促进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