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咽痛、发热、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需及时就医。常见症状涉及呼吸道、皮肤和全身反应,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辅以对症处理。
1.呼吸道症状。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是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患者会出现咽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并可能伴有白色或黄色渗出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突然出现,伴随发热和乏力。
2.皮肤症状。链球菌感染可导致皮肤病变,如脓疱疮、丹毒等。脓疱疮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结痂。丹毒则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边界清晰,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3.全身症状。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4.并发症表现。未经及时治疗的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风湿热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心脏炎等,通常在感染后2-3周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周发生。
5.诊断与治疗。医生通常根据症状和体格检查进行初步诊断,通过咽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确诊。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青霉素V等,疗程通常为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痛、补液等。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症状多样,从轻微咽痛到严重并发症均可发生。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可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反复发生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等预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