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培养是通过实验室检测尿液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尿液培养可明确感染病原体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尿液培养通常需要清洁中段尿作为样本,避免外阴或尿道口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采集前需清洗会阴部,排尿时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液于无菌容器内。实验室将尿液样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若发现细菌繁殖,需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确定致病菌类型及敏感抗生素。常见检出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
尿液培养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症状。尿液中细菌数量超过10^5CFU/ml通常具有临床意义,但部分患者如留置导尿管者可能出现无症状菌尿。对于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或复杂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培养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泌尿系统症状时,也应考虑进行尿液培养检查。
进行尿液培养前后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月经期采集样本。使用抗生素可能影响培养结果,建议在抗生素使用前留取样本。获取报告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