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囊肿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尿道口囊肿可能与尿道腺体阻塞、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道口肿块、排尿不适、局部疼痛等症状。

尿道口囊肿若伴有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炎症,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若存在局部疼痛或肿胀,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对于较小的尿道口囊肿,可采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囊肿消退。物理治疗适用于无明显感染或症状轻微的患者,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局部损伤。
对于体积较大但未感染的尿道口囊肿,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抽吸,排出囊内液体。穿刺后需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该方法属于微创处理,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或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激光治疗可通过高温汽化作用去除囊肿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位置表浅、体积中等的尿道口囊肿。激光治疗后需注意局部护理,避免剧烈运动或摩擦,防止创面感染。
对于反复发作、体积较大或伴有严重症状的尿道口囊肿,建议行手术切除。手术可彻底去除囊肿壁,降低复发概率。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确保恢复良好。

尿道口囊肿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或久坐,减少局部摩擦刺激。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排尿,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排尿困难、囊肿增大或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避免延误治疗。术后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换药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