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阻生牙通常需要手术拔除,主要由于可能引发邻牙损伤、感染风险、囊肿形成、咬合紊乱及疼痛肿胀等问题。埋伏阻生牙是指因骨或软组织阻碍无法正常萌出的牙齿,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

埋伏阻生牙长期压迫邻牙牙根,可能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或松动。这种情况在X线检查中可见明显压迫迹象,若未及时处理,邻牙可能丧失功能。治疗需通过手术彻底拔除阻生牙,必要时对受损邻牙进行根管治疗或固定修复。
阻生牙部分萌出时形成的盲袋易滞留食物残渣,诱发冠周炎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化脓及张口受限,严重时可扩散至颌面部间隙。手术拔除能消除感染灶,急性期需先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术后配合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
埋伏牙周围可能发展为含牙囊肿或角化囊肿,破坏颌骨结构。影像学检查可见界限清晰的透射影伴埋伏牙冠部。手术需完整摘除囊肿并拔除阻生牙,较大骨缺损需植入人工骨粉,术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阻生牙推挤导致牙列拥挤或对颌牙伸长,影响咀嚼功能。正畸治疗前必须拔除阻生牙以创造空间,术后可能需配合正畸牵引排齐牙齿。对于正畸需求者,建议在12-18岁完成阻生牙评估与拔除。
阻生牙引发的急性炎症或神经压迫会导致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根本治疗需手术拔除。复杂阻生牙拔除可能涉及去骨分牙,术后24小时内冰敷可减轻肿胀。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吮吸动作。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术后3天肿胀高峰后会逐渐消退,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阻生牙拔除后建议每年进行口腔检查,监测其余牙齿萌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