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但可根据发热情况遵医嘱使用退烧药。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可能增加耐药性;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可缓解发热症状,但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用药间隔。

儿童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表现为流涕、咳嗽、低热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通过休息、多饮水、保持空气湿润等护理措施可自行缓解。若合并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时,医生可能根据血常规或病原学检查结果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退烧药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的情况,常用剂型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

少数情况下,儿童感冒可能引发高热惊厥、严重细菌感染等并发症。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或出现皮疹,需立即就医。2岁以下婴幼儿、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的儿童更易出现病情进展,家长应避免凭经验用药。部分复方感冒药含退热成分,与退烧药联用可能导致药物过量,用药前需仔细核对说明书成分表。

家长需保持儿童居室通风,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泥为主。发热期间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但禁用酒精擦拭。感冒期间避免接触其他患儿,恢复后应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反复感染。所有药物使用前需咨询儿科医生,不得擅自调整剂量或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