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内科 呼吸内科

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发布者:淡淡流年 时间:2024-1-27 13:21

通常情况下,引起慢性咳嗽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等。

1.支气管哮喘:该病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症状,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夜间或清晨时会加重。建议遵医嘱使用硫酸特布他林片、丙酸倍氯米松吸入粉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变异性哮喘:由于长期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花粉、尘螨等。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干咳、喉咙痒以及胸部紧缩感等不适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同时可以配合医生服用抗组胺类药物缓解病情,比如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氯雷他定分散片等。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肺结核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3.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是指由胃内容物经食管返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所导致的一种刺激性咳嗽。多见于肥胖人群,主要是因为进食后体位改变或者平卧休息容易诱发本病的发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改善病情。

相关标签: 咳嗽 疾病

相关阅读

  • 感冒和鼻炎的症状怎么区别
    感冒和鼻炎的症状怎么区别
    感冒和鼻炎的症状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病程及典型表现上。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常伴随全身症状;鼻炎则以鼻部局部症状为主,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主要区别有鼻痒、喷嚏频率、全身症状、病程时长、分泌物 ...
    11-07
  • 肺气肿肺大泡肺动脉高压严重吗
    肺气肿肺大泡肺动脉高压严重吗
    肺气肿、肺大泡合并肺动脉高压属于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组合,其严重程度主要与肺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风险及肺动脉压力水平相关。病情发展可能影响气体交换效率,增加右心负荷,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1 ...
    11-07
  • 继发性肺结核好发于什么部位
    继发性肺结核好发于什么部位
    继发性肺结核好发于肺尖部及上叶后段,也可累及下叶背段。继发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再次感染或体内潜伏病灶复燃所致,常见部位与肺组织氧分压较高、淋巴回流特点有关。肺尖部因直立位时血流量较少且氧分压较高,为 ...
    11-07
  • 什么是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呢
    什么是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呢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环境暴露、药物反应、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1、自身免疫异常:部分患者 ...
    11-07
  • 支原体肺炎炎症多久能消失干净
    支原体肺炎炎症多久能消失干净
    支原体肺炎的炎症通常需要2-4周消退,具体时间与年龄、免疫状态、治疗规范性等因素相关。1、年龄因素:儿童患者炎症消退较快,约2-3周可恢复。儿童免疫系统活跃,支气管黏膜修复能力强,规范用药后症状改善明显。青 ...
    11-07
  • 支气管炎症怎么治疗好
    支气管炎症怎么治疗好
    支气管炎症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止咳化痰、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生活调理等方式治疗。支气管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理化刺激、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抗感染治疗:细菌性支气管炎需使用抗 ...
    11-07
  • 病毒性肺炎口服药吃什么比较好用
    病毒性肺炎口服药吃什么比较好用
    病毒性肺炎常用口服药物包括奥司他韦、阿比多尔和法匹拉韦,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医生指导选择。病毒性肺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止咳化痰药、解热镇痛药和中药制剂。1、抗病毒药物:奥司 ...
    11-06
  • 肺气肿是怎么引起的
    肺气肿是怎么引起的
    肺气肿可能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遗传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避免有害环境、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肺泡壁弹性纤维,导致 ...
    11-06
  • 胎儿胸腔积液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胎儿胸腔积液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胎儿胸腔积液可能由染色体异常、先天性感染、淋巴系统发育异常、贫血、母体疾病等因素引起。胎儿胸腔积液通常表现为胸腔内液体积聚,可能伴随胎儿水肿或发育迟缓。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 ...
    11-06
  • 容易心慌心跳加速是什么原因
    容易心慌心跳加速是什么原因
    容易心慌心跳加速可能与情绪波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等,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干预措施。1、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或过度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