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脊柱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脊柱骨折最常见的表现是受伤部位剧烈疼痛,疼痛可能向周围放射,咳嗽、打喷嚏或活动时加重。骨折部位有明显压痛,触摸时可感到局部肿胀或畸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可能较轻,但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脊柱骨折会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活动,出现脊柱僵硬、活动范围减小。严重骨折可能导致患者无法站立或行走,需要他人搀扶。颈椎骨折可能影响头部转动,胸腰椎骨折可能影响弯腰、转身等动作。建议使用颈托或腰围等支具保护脊柱,避免二次损伤,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碎片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颈椎骨折可能导致四肢瘫痪,胸腰椎骨折可能导致截瘫。神经损伤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需紧急进行MRI检查评估。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等营养神经药物,必要时需手术减压。

严重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表现为驼背或躯干倾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能导致身高变矮。畸形可能进行性加重,影响呼吸功能。需通过X线、CT等检查评估畸形程度,轻度畸形可通过矫形支具改善,严重畸形需手术矫正。
胸椎骨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腰椎骨折可能伴有腹痛、腹胀。多发骨折可能出现休克表现。病理性骨折可能伴有原发病症状,如肿瘤导致的体重下降、贫血等。需完善全身检查,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

脊柱骨折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翻身时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饮食应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促进骨折愈合。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如有神经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