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踝扭伤(脚崴伤)需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RICE原则处理: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严重者需就医排除骨折。正确处理可减少肿胀、加速恢复,错误处理可能加重损伤。
1. 急性期处理(24-48小时)
RICE原则是黄金标准。休息时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注意用毛巾隔开皮肤防冻伤。弹性绷带包扎应从足趾向小腿方向缠绕,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抬高患肢需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疼痛明显可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2. 康复阶段(48小时后)
肿胀减轻后开始康复训练。踝泵运动:缓慢屈伸踝关节,每组10-15次,每日3组。平衡训练:单腿站立从30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阻力带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用弹力带做内翻、外翻动作,每组8-12次。温热敷此时更合适,每次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3. 医疗干预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无法承重行走、踝部明显畸形、皮肤青紫蔓延至足底、感觉异常或麻木。医生可能建议X光排除骨折,MRI评估韧带损伤程度。严重韧带撕裂需支具固定4-6周,完全断裂可能需关节镜手术修复。康复科理疗如超声波、电刺激可加速组织修复。
正确处理踝扭伤能降低慢性踝关节不稳风险。康复期间建议穿高帮鞋提供支撑,运动前充分热身,加强小腿肌肉锻炼可预防复发。若6周后仍持续疼痛或反复崴脚,需排查是否存在关节松弛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