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后消肿需立即采取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48小时内避免热敷和按摩。急性期处理不当可能加重肿胀,慢性期需结合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1. 急性期处理
RICE原则是黄金标准。休息阶段停止行走或站立,避免二次损伤。冰敷使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持续24-48小时。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时注意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抬高患肢需超过心脏水平,夜间可用枕头垫高。
2. 药物干预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肿胀,外用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直接涂抹患处。严重肿胀可口服七叶皂苷钠片改善微循环,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气雾剂分红色保险液和白色喷剂两步使用。
3. 物理康复
肿胀消退后开始踝泵训练:坐姿伸直伤腿,缓慢勾脚尖保持5秒,再下压脚尖5秒。平衡训练单腿站立从30秒逐步延长,后期可站在平衡垫上进行。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4. 预防措施
运动前做好踝关节绕环热身,穿戴护踝或肌内效贴布提供支撑。鞋具选择需注意鞋帮高度,篮球等剧烈运动建议中高帮款式。恢复期避免在不平整路面行走,上下楼梯扶稳扶手。
正确处理脚崴肿胀能缩短2/3恢复时间,约70%患者一周内肿胀明显消退。持续肿胀超过72小时或出现皮肤青紫需排除骨折,X光检查确认损伤程度。康复期逐步增加负重训练,配合冷热交替浸泡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