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口长小疙瘩常见于痔疮、肛周脓肿或尖锐湿疣,需根据具体症状判断病因并针对性处理。可能原因包括久坐便秘、感染或病毒传播,治疗方法涵盖药物、手术及生活调整。
1. 痔疮是肛周小疙瘩最常见原因,多因长期便秘、久坐或妊娠腹压增高导致静脉曲张。内痔表现为无痛便血,外痔可触及柔软肿物伴瘙痒。急性期可用马应龙痔疮膏、太宁栓缓解症状,温水坐浴每日2次促进血液循环。若反复脱出需考虑胶圈套扎或PPH手术。
2. 肛周脓肿由细菌感染肛腺引发,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硬结,可能伴随发热。早期可用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抗感染,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术后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复发。
3. 尖锐湿疣由HPV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呈菜花状赘生物。确诊需做醋酸白试验,治疗选择冷冻、激光或光动力疗法,配合咪喹莫特乳膏局部涂抹。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日常预防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每日食用20g燕麦、300g火龙果。避免如厕久蹲超过5分钟,办公族每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赘生物快速增长,应及时到肛肠科做肛门镜排查恶性病变。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