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已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无须特殊治疗,但需注意定期复查抗体水平、避免高危行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事项。

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建议每3-5年检测一次定量数值。当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需考虑补种乙肝疫苗,尤其对于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高危人群。检测时可同步筛查乙肝五项指标,全面评估免疫状态。
虽具有免疫力,仍应避免共用针具、不规范纹身或穿耳洞等可能接触他人血液的行为。进行医疗操作前需主动告知抗体阳性状态,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额外防护。若发生明确乙肝病毒暴露,仍需立即就医评估。
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可能削弱免疫功能,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可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避免酗酒,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以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等不少于60克,有助于维持抗体生成。多食深色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限制腌制、烧烤类食品,减少亚硝酸盐等肝脏致癌物摄入。
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者,应每6个月复查抗体水平。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抗体转阴,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乙肝疫苗再免疫。接种其他疫苗时无须特殊间隔。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保持正常社交活动不受限制,但建议家庭成员筛查乙肝标志物,未感染者及时接种疫苗。日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时需警惕合并其他肝病可能,应及时就医排查。育龄期女性怀孕前建议复查抗体滴度,新生儿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即可获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