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有关。肝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干预。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病毒复制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腹胀等症状。临床常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保肝治疗。早期抗病毒可有效阻止肝纤维化进展。
肥胖、高脂饮食等因素引发的肝细胞脂肪沉积,可引起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多数患者伴有腰围增粗、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表现。治疗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必要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重度脂肪肝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部分中草药等药物代谢产物可能损伤肝细胞膜,导致转氨酶异常升高。常见于超剂量用药或联合用药时,表现为服药后出现恶心、皮肤瘙痒。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口服双环醇片促进肝细胞修复。

长期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γ-谷氨酰转肽酶指标显著升高。患者多有饮酒史伴肝区隐痛,严重时出现肝掌、蜘蛛痣。治疗关键在于严格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重症需用美他多辛注射液改善酒精代谢,合并肝硬化时需人工肝支持治疗。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引起的慢性炎症,女性多见,常伴随抗核抗体阳性。表现为碱性磷酸酶、γ-球蛋白持续升高,可能合并口干、关节痛等症状。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可改善胆汁淤积。

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应避免高脂饮食和饮酒,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建议适量食用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若持续异常超过2周或出现皮肤黄染、腹水等症状,需立即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肝功能恢复期间禁止自行服用保健品或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