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特殊表现主要有月经异常、压迫症状、腹部包块、不孕或流产、贫血等。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症状与肌瘤位置、大小及数量密切相关。

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严重时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黏膜下肌瘤容易引起月经量明显增多,肌壁间肌瘤可能导致经期延长。长期月经量过多可能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调节月经,必要时行宫腔镜肌瘤切除术。
增大的肌瘤可能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导致便秘或里急后重感。阔韧带肌瘤可能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巨大肌瘤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水肿。压迫症状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如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当肌瘤体积较大时,患者可能自行触及下腹部质硬、活动度好的包块,尤其在膀胱充盈时更明显。巨大肌瘤可使腹部明显膨隆,类似妊娠状态。腹部包块通常需要超声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年龄和生育需求选择观察或手术治疗。

黏膜下肌瘤可能影响胚胎着床,肌壁间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导致不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可能增加流产、早产、胎位异常等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行宫腔镜或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术后根据情况使用亮丙瑞林注射液等药物预防复发。
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活动后气促等。贫血程度与月经量及持续时间相关。治疗需同时纠正贫血和控制月经量,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补铁药物,配合上述调节月经的治疗方案。

子宫肌瘤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西蓝花等,帮助预防和改善贫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监测肌瘤变化,出现异常出血、明显压迫症状或短期内肌瘤快速增长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育需求,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