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一般对鼓膜无害,但耳屎过多或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听力或引发不适。耳屎是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正常代谢产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挡异物进入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耳屎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自行排出,无须刻意清理。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耳屎干燥后通常呈薄片状自然脱落。少量耳屎堆积在外耳道外侧三分之一处,不会接触鼓膜,也不会对听力造成影响。日常可用湿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即可,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以免将耳屎推向深处。
当耳屎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可能形成坚硬栓塞堵塞耳道。栓塞压迫鼓膜可能导致耳闷、耳鸣或传导性听力下降。不当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增加感染风险。油性耳屎体质者或外耳道狭窄人群更易出现耳屎堆积,建议每半年到一年由医生检查耳道情况。若出现耳痛、听力骤降或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游泳时可使用专用耳塞防止进水。油性耳屎者可定期用医用矿物油软化耳屎,但禁止自行使用尖锐物品清理。儿童耳道较窄更易发生栓塞,家长发现孩子频繁抓耳或对声音反应迟钝时,应带其到耳鼻喉科检查。老年人因耳屎变干变硬更易形成栓塞,建议每年做一次耳道清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