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通过声音掩蔽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助听器干预、经颅磁刺激等方式治疗。耳鸣可能与噪声暴露、耳蜗损伤、血管异常、心理压力、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内鸣响、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
通过白噪声发生器或助听器产生舒缓背景音,降低耳鸣感知强度。适用于轻度耳鸣患者,需每日持续使用1-2小时,避免环境噪音刺激。长期使用可改善大脑对异常信号的过滤功能。
通过心理咨询调整患者对耳鸣的负面情绪反应,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治疗周期通常为8-12周,包含放松训练和注意力转移技巧。对心因性耳鸣改善效果明显。
甲钴胺片可修复耳蜗神经损伤,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内耳微循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缓解血管痉挛性耳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适用于伴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通过放大环境声刺激听觉通路重组。数字编程助听器可设置特定频段增益,需定期调试参数。使用初期可能出现短暂不适感。
非侵入性调节大脑听觉皮层异常放电,每次治疗20分钟,疗程10-15次。对顽固性耳鸣有效率较高,可能出现轻微头皮刺痛感。治疗后需避免立即驾驶车辆。
耳鸣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睡眠时可将卧室背景音量调至40分贝以下,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建议每半年进行纯音测听检查,若出现突发性耳聋需立即就医。长期耳鸣者可通过冥想练习降低症状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