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容易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混淆。这些疾病在症状表现上存在相似性,但病因、检查指标及治疗方案有显著差异。

脂肪肝与慢性肝炎均可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但脂肪肝患者通常无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长期饮酒、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是脂肪肝的常见诱因,治疗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如控制体重、戒酒。若合并肝功能异常,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与慢性肝炎均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但前者有明确用药史,如抗结核药、抗生素或中药制剂。停用可疑药物后肝功能多可恢复,必要时需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促进肝细胞修复。临床需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用药情况以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症状相似,但血液检查可见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水平升高。该病好发于女性,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联合硫唑嘌呤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肝活检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肝硬化代偿期易与慢性肝炎混淆,但前者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体征如脾大、腹水。超声或CT显示肝脏形态改变、结节形成。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治疗需针对病因并预防并发症,如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配合呋塞米片控制腹水。
早期肝癌与慢性肝炎症状重叠,但甲胎蛋白显著升高或影像学发现占位性病变提示恶性可能。慢性乙肝、丙肝患者是肝癌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确诊后可根据分期选择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或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治疗。

慢性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影像学变化,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出现持续乏力、腹胀或体重下降时需及时就医,通过血清学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