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他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传播方式主要有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感染、接触污染物品、医源性感染等。

性接触是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可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性行为方式传播。生殖器黏膜直接接触病原体携带者的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时,梅毒螺旋体、淋球菌、衣原体、HIV病毒等微生物可突破黏膜屏障造成感染。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降低风险。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是艾滋病、乙肝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病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彻底,同样存在血液交叉感染风险。
妊娠期母体可通过胎盘将梅毒、HIV等病原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可能感染淋病、生殖器疱疹。母乳喂养也是HIV病毒潜在的传播途径。规范产检和药物阻断能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率。

少数性病如尖锐湿疣可通过被病原体污染的毛巾、浴具等间接接触传播。HPV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接触感染者的贴身衣物或卫生用品时,病毒可能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公共场所保持个人卫生能预防此类传播。
输血或器官移植若未严格筛查供体,可能导致HIV、乙肝等疾病传播。牙科器械、内窥镜等医疗设备消毒不合格时,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媒介。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最大限度规避此类风险。

预防性传播疾病需建立安全性行为观念,固定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孕妇应按时进行梅毒、HIV等产前筛查;医疗美容选择有资质的机构。出现尿道分泌物、生殖器溃疡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通知性伴侣共同接受检查和治疗。日常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