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作为玉米的附属物,常常被人们忽视其价值。但从中医角度来看,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须的功效作用与主治,以及如何用它煮出最佳的养生水。
利水消肿:玉米须具有良好的利水作用,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对于水肿患者,无论是生理性水肿还是病理性水肿,玉米须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比如,因肾脏疾病导致的水肿,饮用玉米须煮的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肿症状。这是因为玉米须可以提高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
降压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玉米须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式,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饮用玉米须煮水,有助于稳定血压。同时,玉米须还能改善血管的弹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利胆作用:玉米须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对于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它可以帮助减轻胆囊的负担,缓解胆囊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此外,玉米须还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降血糖作用:玉米须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玉米须煮水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饮品。它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
水肿胀满:如前文所述,玉米须的利水消肿作用使其对水肿胀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全身性水肿还是局部水肿,都可以尝试使用玉米须进行调理。在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玉米须与其他利水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玉米须煮水可以作为日常的保健饮品。虽然不能完全替代降压药物,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长期饮用玉米须水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黄疸:玉米须的利胆作用使其对黄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巩膜发黄的症状,玉米须可以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从而减轻黄疸症状。在治疗黄疸时,玉米须常与茵陈、栀子等药物配伍使用。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饮用玉米须煮水,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须不能替代降糖药物,患者仍需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同时,饮用玉米须水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饮用量。
材料准备:选择新鲜的玉米须,将其洗净,去除杂质。一般来说,每次使用15-30克玉米须即可。如果没有新鲜的玉米须,也可以使用干玉米须,但用量要适当减少。
煮水方法:将洗净的玉米须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煮好后,将玉米须水倒入杯中,即可饮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调味。
饮用频率: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2次,每次饮用200-300毫升。可以在饭前或饭后饮用,但不要在睡前大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