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药材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传统医学的奥秘,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紫花地丁以其常见的生长环境和可能的药用功效,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它的药材属性和药典相关内容。
植物特征:紫花地丁为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无地上茎,高4-14厘米,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
分布区域:紫花地丁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常生长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
药用历史:紫花地丁作为药材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它就被中医用于治疗各种病症。中医认为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现代应用:在现代医学中,紫花地丁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病症。
《中国药典》收录:紫花地丁被收录于《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其对紫花地丁的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其他药典记载:除了《中国药典》,在一些地方药典和古代医药典籍中也有对紫花地丁的记载。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地丁,江之南北多有之,他处亦或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细,叶绿,颇类蒺藜叶而细长,开紫花,结角亦如蒺藜,中有细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