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扎完针灸酸胀疼背后的原因,我们采访了多位专业的中医师,并结合大量的临床经验来进行解读。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经历,或者对针灸后身体反应感兴趣,不妨接着往下看。
中医理论解释:在中医理论中,针灸后出现的酸胀疼被认为是“得气”的表现。《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意思是针灸时当穴位得气,即针下产生了酸、麻、胀、重等感觉,往往预示着治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感觉是正气得到激发,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的体现。当毫针刺入穴位后,针刺的刺激会调动经络气血的运行,患者会感到穴位局部有酸胀感,这种感觉甚至会沿着经络传导,是一种正常且良性的反应,说明针灸刺激发挥了作用。
现代医学解释: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针灸刺激穴位会引发局部组织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针刺会使局部肌肉发生微小的收缩,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神经冲动的传导。当这些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后,就会产生酸胀疼的感觉。而且,针灸还会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如乳酸等的堆积增加,也会导致局部出现酸胀不适的感觉。一般来说,这种正常的针感反应会在数小时内逐渐减轻或消失。
体质差异:不同的体质对针灸的反应可能不同。例如,体质虚弱的人,气血相对不足,针灸后可能酸胀疼的感觉会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因为他们身体的正气较弱,在针灸激发经络气血运行时,正气的抗争相对较弱,就会感觉更难受。而体质强壮的人,气血充足,对于针灸的耐受性可能更强,酸胀疼的感觉相对较轻。
心理因素: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对针灸酸胀疼的感受。有些人对针灸存在恐惧心理,在针刺时会高度紧张,导致肌肉紧绷。这样一来,针刺后酸胀疼的感觉会被放大。相反,如果患者心态放松,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肌肉处于自然状态,对针刺的反应可能就会相对温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专家指出,患者在针灸前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针刺手法不当:如果针灸医生的手法不熟练,在进针、行针过程中操作不当,例如进针过快、过猛,或行针时提插、捻转幅度过大,可能会损伤局部肌肉、血管或神经,从而导致疼痛加剧。这种疼痛与正常的针感不同,往往比较剧烈,而且可能伴有局部的淤血、肿胀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疾病因素:当身体本身存在某些疾病时,针灸后的反应也可能会比较特殊。比如,在患有炎症性疾病的部位针刺,可能会因为炎症的刺激,使酸胀疼的感觉比平时更明显。另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神经的敏感性改变,针灸后的疼痛感知也可能异常。如果针灸后疼痛长时间不缓解,或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