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其原因多样,可能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空腹针刺、手法过重等因素有关。当遇到晕针情况时,及时且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
操作详情: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苍白、出汗等,施针者应立即停止针刺操作,并迅速、轻柔地将所有刺入的针具拔出。拔针时要注意避免因慌乱而导致断针等意外情况发生。
仰卧位:将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让患者的头部放低,脚部略抬高,这样有利于脑部血液供应,缓解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头晕症状。如果没有治疗床,也可以在地面铺上柔软的垫子,让患者躺平。
通风换气: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证患者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吸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面色等生命体征和症状表现。
生命体征监测:可以轻轻呼喊患者的名字,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轻声与患者交流,询问其感受。
轻症处理:若患者晕针症状较轻,如仅有轻微头晕、心慌,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可给患者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以补充能量和水分,促进身体的恢复。一般休息片刻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重症处理: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如出现昏迷、呼吸微弱等情况,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促醒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同时进行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位。若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仍无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往附近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例如,送往当地的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
心理安抚:在患者恢复过程中,医生要对其进行心理安抚,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向患者解释晕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经过适当处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注意休息:告知患者在晕针恢复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饮食方面,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后续针灸:对于此次晕针的患者,若后续还需进行针灸治疗,医生应调整治疗方案,如减轻针刺手法的强度、缩短留针时间等,同时再次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尽量避免再次出现晕针情况。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