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 望闻问切

血脂高不高 脸上就能看出来

发布者:东方青木 时间:2018-8-31 09:47

血脂高不高,其实看脸就可以看出来了,听到这里想必你们都觉的很神奇吧!其实这个“看脸”发现高血脂的方法并不神秘,你也能学会。高血脂在脸部的信号,主要在眼睛上,重点看两个部位。

眼睑:看看有没有“黄色瘤”。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眼睑上新出现黄色、橘色或者棕红色斑块或者结节,不痛不痒,就很可能是黄色瘤。它常长在上眼睑的内眼角处,也可能出现在面部其他部位或膝盖上,针头或黄豆大小,边缘略高出皮肤表面,质地较柔软。

黑眼球:看看有没有“老年环”。黑眼球边缘如果出现一圈灰白色的、宽约1~2毫米的环状结构,称为老年环。

老年环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的老人,有时,血脂过高的中青年人也会出现。

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现老年环,更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需要提醒的是,只有一部分高血脂患者会出现黄色瘤和老年环,没有黄色瘤和老年环不代表没有高血脂。因此,平时体检中关注血脂水平十分重要。

血脂高不高,有个指标很重要。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磷脂等类脂,而胆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之分。

其中,“坏”胆固醇升高危害最大,是血脂检查的重要参考指标。它会在血管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病。如果这些斑块突然破裂脱落,更会迅速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俨然一枚枚埋在人们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突破2.2亿。常应酬的“精英”、喜欢动物内脏的“吃货”、不爱运动的“宅族”、嗜酒如命的“醉翁”,这4类人出现高血脂的风险较高。其中,火锅、烧烤在美食界的江湖地位难以撼动,动物肾(腰花)、肝、脑、心等随之成了餐桌的常客,这给血脂升高带来了隐患。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2000毫克,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每天300毫克多了近6倍。

此外,吸烟、肥胖、绝经以后的女性和40岁以上的男性,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都是高血脂的高发人群,应关注血脂水平,一旦确诊积极配合治疗。

问:我不吃油炸食物,为啥血脂还高?

老实说,你是不是喜欢吃盖浇饭、糖醋里脊、地三鲜?盖浇饭中有较多脂肪,高血脂人群建议吃饭时把菜吃了,少吃或不吃菜汤。糖醋里脊、青椒炒煎蛋、红烧带鱼、地三鲜等虽然菜名里没有“炸”字,但其中的肉、蛋、鱼、菜等一般会先过油,常被大家忽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控制了饮食血脂就一定不会高了。人体内胆固醇的产生只有10%来自食物,饮食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体内代谢紊乱的人,只吃素食也可能出现胆固醇过高,所以体型较瘦的人也可能有高血脂。

问:我卯足劲儿锻炼了两周,怎么还没效果?

要看到控血脂效果,至少坚持运动3个月。如果总是练练停停,容易导致身体吸收率大大提高,储存能量的能力增加,不仅不利于血脂状况的改善,可能还会使血脂升高。有研究认为,如果停止运动一个月,此前带来的有益改变还会消失。较为全面地改善血脂状况至少需要3个月,长期坚持比集中锻炼更有效。

10个降血脂窍门

控制进食量

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对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最好以每月减重1至2千克为宜。

如何控制进食量?每个人的饭量有大有小,怎么来确定标准呢?首先,饭量主要是指主食的量。主食应以谷类为主,即俗称的“五谷杂粮”。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基本原则可按七八分饱来掌握,或在原来主食量的基础上适当少吃几口,但也不可矫枉过正,造成明显的饥饿感。

一般全天总量在200至300克,种类上注意粗细搭配,也可以土豆、薯类、南瓜等代替部分主食,并注意不要过多吃糖、甜食以及含糖多的饮料。

低脂低胆固醇膳食

每人全天膳食中烹调油用量为20至30克(约2至3平汤匙),宜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油、茶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的摄人。

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同时要避免来自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少用人造黄油、奶油蛋糕、糕点类食物、巧克力派、咖啡伴侣等食品。

限制食物中胆固醇的总量非常重要,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毫克。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蟹黄等应严格限制。

合理选择动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物可选择瘦肉、去皮禽类、奶类等,肉类可全天100至150克,奶类250克;推荐经常食用鱼类(可每周2次,特别是海鱼)、大豆及其制品来替代部分肉类,对降低胆固醇有利。

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如粗粮(如全麦、大麦、燕麦等)蔬菜和水果等,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每日饮食应包含25至40克膳食纤维。

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的食物

应多吃鲜果和蔬菜,它们含维生素C、无机盐和纤维素较多,能够降低甘油三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最好每天进食新鲜蔬菜及水果达500克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6克以下。

经常食用降脂食物

如酸牛奶、大蒜、洋葱、绿豆、山楂、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木耳、银耳、海带、紫菜、魔芋等。

改进烹调方法

多采用蒸、煮、炖、氽、熬等少油的烹调方法,少用油炸、油煎等方法。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饥饱适度,切忌暴饮暴食,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尽量避免饮酒。

坚持运动

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能量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脂代谢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脂。

每周应坚持5至7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运动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并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如步行或慢跑、游泳、爬山、打球、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戒烟饮茶

尽量少吸烟,最好戒烟,不要再让健康在燃烧中消失。饮茶(绿茶、红茶等)有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培养饮茶的的习惯和爱好,每天饮用茶叶的量在2至5克。

医生提示

高脂血症者,尤其40岁以上男性、肥胖者、绝经后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当高脂血症确诊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可再根据需要选择药物治疗。

相关标签: 看脸色

相关阅读

  • 中医能把脉出男女吗 脉象中可以看出性别吗
    中医能把脉出男女吗 脉象中可以看出性别吗
    中医,这一承载着数千年智慧的传统医学体系,其独特的诊断技术把脉,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洞察人体内在奥秘的窗口。在民间,关于中医能通过把脉辨别胎儿男女的传说流传甚广,这一说法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中医神秘力量的向往 ...
    09-11
  • 长期晨起嘴里发苦,可能暗示5种疾病,不要忽视问题及时就医检查!
    长期晨起嘴里发苦,可能暗示5种疾病,不要忽视问题及时就医检查!
    一、长期嘴里发苦,可能暗示5种疾病肝胆疾病肝胆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硬化或慢性胆囊炎,可能导致胆汁酸分泌或流动受阻,进而引起口苦。胆汁反流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胆汁反流,导致口苦。胃部疾病胃食 ...
    09-03
  • 肛门疣是痛是痒?一般是怎么传染得的,能不能根治?
    肛门疣是痛是痒?一般是怎么传染得的,能不能根治?
    一、肛门疣是痛是痒?肛门疣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瘙痒、肛门疼痛、肛门异物感以及便血和排便困难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HPV病毒刺激局部皮肤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神经敏感性增高。肛门瘙痒:瘙痒通常发生在肛 ...
    08-28
  • 舌中凹陷是脾虚还是中气不足?8种中成药补脾虚
    舌中凹陷是脾虚还是中气不足?8种中成药补脾虚
    一、舌中凹陷是脾虚还是中气不足?舌中凹陷在中医舌诊中通常与脾虚有关。舌头的不同区域与身体的不同脏腑相对应,其中舌中主要反映脾胃的状态。当舌中出现凹陷,这通常表明脾气不足,即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可能导致消 ...
    06-04
  • 气血不足的人到底有多累 补气血吃15种食物最好
    气血不足的人到底有多累 补气血吃15种食物最好
    气血不足的人到底有多累持续的疲劳:气血不足的人可能会感到持续的疲劳,即使休息充足也无法完全缓解。虚弱无力:气血不足可能导致身体虚弱,感觉没有力气,甚至可能出现站立或行走困难。睡眠质量差:气血不足可能导 ...
    05-25
  • 气血足不足看手就知道 指甲苍白手掌冰凉
    气血足不足看手就知道 指甲苍白手掌冰凉
    气血足不足看手就知道指甲:指甲颜色苍白、无光泽,或者指甲上有白点,可能表明气血不足。手掌颜色:手掌颜色苍白,缺乏红润,可能表示气血不旺。手温:手部经常冰凉,不容易暖和,可能意味着气血循环不畅。手部肌肉 ...
    05-20
  • 把脉如何判断肾虚 把脉的基本步骤
    把脉如何判断肾虚 把脉的基本步骤
    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获取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肾虚是中医常见的病症,指的是肾脏功能失调,常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夜尿频多等症状。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把脉判断肾虚。把脉 ...
    08-15
  • 中医把脉手法与位置解析
    中医把脉手法与位置解析
    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体内气血、阴阳等状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把脉的手法和位置。一、把脉的手法:1. 用力轻重:医生在把脉 ...
    08-10
  • 中医把脉:把脉能看出什么病
    中医把脉:把脉能看出什么病
    中医把脉是中华医学传统的核心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状况的信息。本文将介绍把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它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一、把脉的基本原理:中 ...
    08-09
  • 中医如何把脉 把脉的步骤
    中医如何把脉 把脉的步骤
    把脉是中医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师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基本手段。通过把脉,中医师可以获取患者的脉象信息,从而判断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状况等,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