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肠病毒对宝宝有什么危害

发布者:东方青木 时间:2012-5-16 14:22

肠病毒可通过胃液感染肠道

肠病毒的抵抗力很强,不怕酸,也不怕胆汁,因此可以通过胃液感染肠道。它们可在污水中生存,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在4℃时可保存好几个星期,如果在-70℃的条件下,病毒可存活几年。但肠病毒怕热,如果加热到60~85℃,1分钟就死亡。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可使之失去活性,故游泳池加些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肠病毒传播。另外,紫外线也可杀死肠病毒。

肠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肠病毒之所以叫“肠”病毒,是因为它们感染人体时主要在肠道内繁殖,再从粪便中排出,但它们很少引起胃肠道的症状。这一大家族的病毒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引起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埃可病毒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肠病毒70型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时,同一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流行性肌痛、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和脑膜炎;而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又可以导致相似的临床症状,如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病毒71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埃可病毒的许多亚型和柯萨奇病毒B组均可引起流行性肌痛。

但大多数人(50%~80%)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有些只有轻度发烧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心肌炎、脑膜炎、流行性肌痛等,极少引起死亡。

多数肠病毒感染者症状轻微

根据台湾的报道,感染肠病毒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呕吐,手、脚和口腔内出现水疱,因此诊断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中的柯萨奇A16型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年长儿童和成人偶发。潜伏期约2~7天,一般没有前驱症状,多突然发病。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烧,体温38~39℃,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舌和牙龈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较大的孩子常诉口腔和咽喉疼痛,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手和脚上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和脚掌,有时肘部、整个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围都可出现。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这些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小,尤其肠病毒71型的疹子更小,需仔细观察才会注意到;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重症病例在发病2~5天后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或类似脊髓灰质炎的麻痹。

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可自然痊愈,病程约为7~10天。重症病例只占几千分之一,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以台湾最严重的1998年肠病毒流行情况来看,全台湾大约有100万~200万人被肠病毒感染,其中129106人表现为手口足病或疱疹型咽颊炎,405人为重症,78人死亡,80%死于肺水肿与肺出血,从大部分死亡病例中分离出来的肠病毒是肠病毒71型。

肠病毒几年会有一次大流行

肠病毒主要在肠道内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粪便排泄病毒可持续6~8周;初次感染后1~3周内呼吸道可分离出肠病毒;另外,皮疹破溃后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结膜炎的眼睛分泌物也具有传染性。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粪便等通过胃肠道感染,但有时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肠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期很长,从发病前几天一直到病后6~8周,但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肠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和夏秋季。一般疫情3月份逐渐上升,5月底至6月中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开学后,再次出现流行高峰。

肠病毒几年会有一次大流行,3岁以下的幼儿最容易感染。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感染后不能获得终生免疫。由于肠病毒的种类很多,不同型的肠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而且不同的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发生2~3次肠病毒感染。

目前对肠病毒感染性疾病没有特效药治疗

对于肠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绝大多数轻症患者不用住院,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可获痊愈。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饮水,多休息。用冷开水漱口,保持患儿的口腔内清洁。进食应注意多给予凉稀饭、牛奶、豆花、蛋羹等。体温较高的孩子可适当降低室温,或采用温水拭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过高者可用少量退烧药。

如果孩子出现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时没有眼泪、口腔黏膜干燥等脱水的现象时,可以到医院打点滴补液治疗。若家长发现孩子高烧不退、嗜睡不安、严重呕吐、意识不清或抽搐、严重咳嗽、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如何预防肠病毒感染?

肠病毒中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其他肠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依靠勤洗手,不要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不与別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避免病从口入。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鼓励母乳喂养,加强营养,多饮水,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在集体托儿单位,要经常对儿童玩具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卫生,餐具要煮沸消毒,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在流行期间要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病孩应该在家隔离休息,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相关阅读

  • 中医认为老年人拉肚子的病因
    中医认为老年人拉肚子的病因
    老年人腹泻在中医视角多因脾肾阳虚、饮食失节、外感湿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所致。1、脾肾阳虚:年老体衰易致脾肾阳气不足,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肾阳亏虚则五更泄泻。治疗需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艾灸关 ...
    11-03
  • 胃不好怎么调理最有效方法
    胃不好怎么调理最有效方法
    胃不好可通过饮食调整、中药调理、穴位按摩、情绪管理和规律作息等方法综合改善。1、饮食调整:胃部不适多与饮食习惯相关,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食材如小米粥、山药羹、南瓜泥。定时定量进食,每 ...
    11-03
  • 燕窝煮好了怎么保存
    燕窝煮好了怎么保存
    燕窝煮好后需密封冷藏保存,关键方法包括分装冷藏、避免污染、控制温度、短期食用、复热技巧。1、分装冷藏:煮好的燕窝冷却至室温后,按单次食用量分装至密封玻璃容器中,避免反复解冻。冷藏温度需保持在0-4℃,可保 ...
    11-03
  • 高血压吃什么食物降得快最好
    高血压吃什么食物降得快最好
    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芹菜、山楂、黑木耳、海带、香蕉等食物辅助调节血压,这些食材具有平肝清热、活血化瘀、软化血管等功效。1、芹菜:芹菜富含芹菜素和钾元素,能扩张血管、促进钠盐排泄。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归肝经 ...
    11-03
  • 板栗补肾效果明显吗
    板栗补肾效果明显吗
    板栗具有一定补肾效果,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主要通过补益肾气、强健腰膝发挥作用。补肾效果与个体体质、食用方法、配伍药材等因素相关,常见搭配方式有板栗炖鸡、板栗粥、五香板栗等。1、肾气亏虚 ...
    11-03
  •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好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好
    湿热体质调理可选用清热祛湿类中药,常见药物包括龙胆泻肝丸、茵陈蒿汤、二妙丸、四妙丸、藿香正气散。1、龙胆泻肝丸:针对肝胆湿热证,症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方中龙胆草、黄芩清肝胆实火,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 ...
    11-03
  • 中医治疗鸡眼的效果好吗
    中医治疗鸡眼的效果好吗
    中医治疗鸡眼效果显著,通过外治法、内调体质、药敷疗法、针灸刺激、日常护理五方面综合干预。1、外治法:鸡眼多因局部长期摩擦压迫导致角质增生,中医采用鸦胆子、乌梅等腐蚀性药材捣烂外敷,软化角质层后逐步剔除 ...
    11-03
  • 肠道有湿热怎么调理
    肠道有湿热怎么调理
    肠道湿热可通过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中医方法调理,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节、外感湿邪、脾胃虚弱、情志失调、久病伤津。1、饮食调理:肠道湿热多因过食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导致。建议食用薏苡仁粥:取薏苡仁30克、赤小 ...
    11-03
  • 陈醋到底养肝还是伤肝
    陈醋到底养肝还是伤肝
    陈醋对肝脏的影响需辩证看待,适量食用可疏肝解郁、促进消化,过量则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关键因素包括食用量、体质差异、配伍食材、醋的酿造工艺以及肝功能基础状态。1、食用量:每日10-30毫升陈醋属于安全范围,所含 ...
    11-03
  • 女性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女性食补核心)
    女性补气血最好的食补方法(女性食补核心)
    食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气血方法,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调理身体。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补气血功效,了解这些食物的特点和食用方法,能让女性更好地通过饮食来补气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女性补气血的最佳 ...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