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夏季如何因人而宜防暑

发布者:十里桃花 时间:2012-4-15 10:59

中医学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按照中国的习惯,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5月5日左右。入夏后,气候炎热,人们食欲减退,摄入营养相对减少,而且白天时间较长,夜晚时间较短,睡眠往往不足,这些都会引起正气虚衰,容易造成人体虚弱。正当人们渴求保健知识的时候,有不少打着中医旗号的所谓养生专家,常以惊人之语标新立异,导致人们陷入误区,亟待正本清源。

暑必伤气 暑必挟湿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高亢张扬,容易耗伤正气,且由于炎热逼蒸,腠理开泄则汗出涔涔,津液耗伤,气随津泄可致气虚。所以天热容易使人倦怠乏力、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稍动则汗如雨下,中医称之为“暑必伤气,生化失司”。因此宜采用一些具有清暑益气功效的食疗或进行“清补”,有助于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盛夏治疗老年人感冒,切忌汗之太过,要注意“扶正达邪”的原则,不要随便购服市场上的一般感冒药物,以免发散多汗,消耗正气。

暑必挟湿,湿为重浊之邪,暑为熏蒸之气。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特别在梅雨时期,气温越高,空气中水蒸气越多,故暑热越重。暑湿内袭人体,可使脾胃运化受制,加之暑湿直接耗伤正气,困阻清阳气机,常见倦怠乏力,食欲减少,气短心悸,肢困头重,大便溏薄,低热绵绵,舌苔腻,民间称之为“疰夏”,易发于老弱或气阴不足,脾胃虚弱者。对于久病体质虚实夹杂者,夏季来临不要恣啖寒凉,以免遏伏湿邪留恋,反致病势缠绵。

因时制宜 益气祛湿

一为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其重在清暑除湿,健脾益气。方用青陈皮、苍白术、泽泻分消湿热,祛湿健脾;黄芪、人参、麦冬益气生津;黄柏苦寒泻火,清热解暑;升麻一味,升发阳气,以固根本。此方对于暑热挟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颇有效果。

另一方是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气津不足的常用方剂,它将常用清暑之品如黄连、知母、竹叶、西瓜翠衣、荷梗等与益气养阴药物如西洋参、石斛、麦冬、粳米等两相配合,共成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效,用治“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拟定了一些防暑效方:

①解暑消渴茶:藿香、佩兰、菊花与茶叶各6克,沸水冲泡后饮用,常饮此茶能解暑消渴,或加乌梅一枚,效果更佳。

②健胃散:苍术9克,姜川朴6克,广陈皮6克,石菖蒲6克,郁金9克,佛手柑6克,共为粗末,每次取9克,水煎三五沸(水开了滚一下即可)去渣服汁,每日2次,适用于纳呆、胸闷腹胀、头重身困等症者。

③苏脾饮:藿香9克,佩兰9克,青蒿9克,六一散(包煎)9克,鲜荷叶一角,白豆蔻4.5克,水煎2遍,分2次服,适用于身热不扬、头重脚软、肌肉烦疼、大便溏薄者,两三剂常能解除疰夏之证。

因人制宜 切勿盲从

中医讲究辨证辨体,人体有阴阳、气血盛衰之异,肥瘦老幼之殊,如不辨寒、热、温、凉,不辨阴虚阳虚,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养生调养亦当“因人制宜”,贯穿“阴阳平衡”指导思想,以药(食)物之偏性,调整纠正体质之偏颇,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般而言,对于热性体质者,夏季可多食西瓜、枇杷、菠萝、丝瓜、苦瓜、芦笋、茄子、绿豆、河蚌、蛏子、荸荠等;寒性体质者可多食鳝鱼、泥鳅、樱桃、杏仁、荔枝、杨梅等;湿重体质者可多食扁豆、山药、赤豆、冬瓜、木瓜、杨桃等。

现在热炒的一些养生偏方过于绝对,有失偏颇。如绿豆虽有“清热毒,去浮风,润肤解渴,利小便以治胀,厚肠胃而和脾”之作用,但古书也记载“胃寒者不宜食”,且它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正在服用中药汤剂的人要慎喝绿豆汤。生吃茄子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并非人人都适用,且茄子性味甘寒,含有茄碱,也就是龙葵碱,长期过多进食,也会引起不良反应。酸的食品,适当吃一点,可以软化血管,防止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病有好处,但吃得太多,会增加胃酸,久之可能引发溃疡病。咸的食品也一样,适量进食可以补充暑天因汗出过多而流失的钠离子,但长期高盐,容易引发高血压病,建议每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盐,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至于在夏季服用人参,则需注意有无湿邪阻滞,可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如果发现舌苔很腻,颜色发白或发黄,有时甚至发黑,就说明体内实邪积聚,不宜进补,应先适当调理脾胃。反之,如果发现舌苔薄白,或没有舌苔,则说明体内无实邪,若需要的话,是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人参的。一般选用白参或西洋参服用,对于红参,由于其药性偏于温热,就不宜轻易选用。

相关阅读

  • 有什么泡脚的方法能祛湿驱寒
    有什么泡脚的方法能祛湿驱寒
    祛湿驱寒的泡脚方法包括中药配方、温度控制、时间选择、辅助按摩及日常习惯调整。1、中药配方:艾叶30克加生姜5片煮沸后兑温水泡脚,可温经散寒;花椒20克搭配桂枝15克煎煮,能促进血液循环;苍术与独活各10克煮水泡 ...
    10-28
  • 拔罐罐印什么颜色正常
    拔罐罐印什么颜色正常
    拔罐后罐印颜色反映体质状况,淡红或紫红属正常范围,深紫、发黑或苍白需警惕病理表现。1、淡红色:气血循环良好者常见淡红色罐印,1-3天可消退。此类人群可每周拔罐1次,配合艾灸关元穴、足三里增强阳气,饮用红枣 ...
    10-28
  • 儿童喝茯苓山药山楂水的好处
    儿童喝茯苓山药山楂水的好处
    儿童适量饮用茯苓山药山楂水有助于健脾消食、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茯苓山药山楂水主要由茯苓、山药、山楂等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安神助眠等功效,适合儿童在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睡眠不安 ...
    10-28
  • 酒后几个小时最难受
    酒后几个小时最难受
    酒后不适感通常在饮酒后4-6小时达到高峰,与酒精代谢、脱水及胃肠道刺激有关,缓解需针对性处理代谢产物堆积、电解质失衡和黏膜损伤。1、代谢高峰期:酒精在肝脏经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4-6小时血液乙醛浓度最高, ...
    10-28
  • 喝酒之前怎么不容易醉
    喝酒之前怎么不容易醉
    喝酒前采取适当措施可延缓酒精吸收、增强代谢能力,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调节、穴位按压、中药调理、控制饮酒节奏、补充特定营养素。1、饮食调节:空腹饮酒加速酒精吸收,建议饮酒前1小时食用高蛋白或高脂肪食物。牛奶、 ...
    10-28
  • 黄芪当归党参喝了会上火吗
    黄芪当归党参喝了会上火吗
    黄芪当归党参饮用是否上火与体质和配伍有关,阴虚火旺者需谨慎,合理搭配可避免。1、体质因素:阴虚体质人群饮用黄芪当归党参易上火,此类药材性温,可能加重口干舌燥、面红耳赤等症状。湿热体质者同样需注意,建议 ...
    10-28
  • 孩子在学校喝酒回家怎么教育他
    孩子在学校喝酒回家怎么教育他
    孩子饮酒需及时干预,教育方法包括沟通危害、树立榜样、明确规则、替代活动和家校合作。1、沟通危害:酒精对青少年大脑发育具有不可逆损害,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用医学影像对比展示饮酒前后脑部变化 ...
    10-28
  • 前列腺疾病针灸可以扎哪些穴位 风池怎么扎针灸
    前列腺疾病针灸可以扎哪些穴位 风池怎么扎针灸
    前列腺疾病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风池穴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前列腺疾病针灸主要选取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调节肾气与膀胱功能,风池穴作为头部要穴需严格掌握进针角度与深度。1、关 ...
    10-28
  • 怎么能解酒最快最有效
    怎么能解酒最快最有效
    解酒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包括穴位刺激、中药代茶饮、食疗缓解、物理降醇和适度运动。1、穴位刺激:按压合谷穴、内关穴可加速酒精代谢,用拇指持续按压3分钟,配合百会穴提神醒脑。酒精通过肝脏代谢时,刺激特定穴位能促 ...
    10-28
  • 两岁半宝宝能吃燕窝吗
    两岁半宝宝能吃燕窝吗
    两岁半宝宝不建议食用燕窝,存在过敏风险、消化负担、营养失衡、潜在激素影响、性价比低等问题。1、过敏风险:燕窝含有异种蛋白,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引发皮疹、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 ...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