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养生需注意防燥润肺、健脾祛湿、调整作息、适度运动和饮食调理。处暑是夏秋交替的节气,气温逐渐下降但余热未消,人体易受燥邪和湿邪侵袭,需通过综合调理适应季节变化。

处暑后空气湿度降低,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痒等秋燥症状。可食用银耳莲子羹、百合粥等滋阴润肺食物,避免辛辣烧烤类食物刺激呼吸道。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干燥空气刺激。
夏季积滞的湿气可能引发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建议用赤小豆薏米粥、山药茯苓汤等健脾利湿膳食,避免生冷瓜果过量食用。早晚可按摩足三里穴促进脾胃运化,适度快走、八段锦等运动帮助排汗祛湿。
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规律,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午间可小憩但不超过30分钟,避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睡前用温水泡脚引火下行,忌熬夜玩手机等耗伤阴精的行为。

选择太极拳、慢跑等温和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损耗津液。运动时间建议在清晨或傍晚,避开正午高温时段。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淡盐水或米汤,防止电解质失衡。
增加梨、荸荠、莲藕等应季蔬果摄入,适量添加杏仁、核桃等坚果。减少生姜、花椒等辛温调料使用,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体虚者可适量食用西洋参、麦冬等药膳,但需辨证施补。

处暑养生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避免突然改变生活习惯。日常可饮用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用五倍子煎汤漱口预防秋燥咽痛。若出现持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盲目进补或过度祛湿。保持情绪平稳,通过阅读、冥想等方式缓解季节交替带来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