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女性疾病中,乳腺癌的危害不容小觑。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乳腺癌在早期往往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我们能及时察觉这些早期症状和前兆,并学会正确的自查方法,就能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数肿块为无痛性,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一般来说,乳腺癌的肿块多发生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不过,并非所有的乳房肿块都是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等疾病也可能出现肿块,但这些肿块通常质地较软,边界清晰,活动度好。因此,一旦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乳头溢液也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溢液的颜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血性等。其中,血性溢液更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可能与乳腺癌有关。但乳头溢液也可见于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所以,出现乳头溢液时,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癌还可能导致乳房皮肤发生改变。常见的表现有“酒窝征”和“橘皮样改变”。“酒窝征”是指乳房皮肤出现凹陷,形似酒窝,这是由于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牵拉皮肤所致。“橘皮样改变”则是指乳房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像橘子皮一样,这是因为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皮肤水肿。此外,乳房皮肤还可能出现红肿、增厚等改变。
乳头乳晕改变:乳头乳晕的改变也可能提示乳腺癌。乳头可能会出现回缩、凹陷、糜烂等情况。乳晕颜色可能会加深,范围可能会扩大。这些改变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了乳头乳晕下的组织,导致乳头乳晕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
乳腺疼痛:虽然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乳房隐痛、刺痛或胀痛。这种疼痛通常没有规律性,与月经周期无关。乳腺疼痛也可能是其他乳腺疾病的表现,但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
腋窝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在乳腺癌早期,腋窝淋巴结可能会肿大,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可单个或多个存在。如果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母亲、姐妹)患有乳腺癌,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更加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定期进行筛查。
乳腺良性疾病史:曾经患有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等,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乳腺组织发生一些病理改变,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生几率。所以,有乳腺良性疾病史的女性需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乳腺的变化。
乳房外上象限:乳房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高发区域,自查时应重点触摸这个部位。可以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感受是否有肿块或异常结节。从乳房的外侧向内侧、从上方到下方进行全面的触摸,注意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部位。
乳头乳晕周围:乳头乳晕周围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可以用手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溢液。同时,触摸乳头乳晕周围的组织,检查是否有肿块或硬结。注意手法要轻柔,避免损伤乳头乳晕。
腋窝: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自查时应触摸腋窝。将手臂自然下垂,用对侧手指轻轻触摸腋窝,感受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如果发现腋窝有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
乳房内侧和下方:乳房内侧和下方也不能忽视。同样用手指指腹进行触摸,检查是否有异常。在触摸过程中,要注意感受乳房组织的质地、弹性等,与对侧乳房进行对比。
了解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掌握正确的自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至关重要。早期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头乳晕改变等;前兆有乳腺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家族遗传史、乳腺良性疾病史等。自查时应重点触摸乳房外上象限、乳头乳晕周围、腋窝以及乳房内侧和下方。通过定期自查和体检,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