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成长心事 心灵引导

怎么让孩子更聪明方法

发布者:雪颀 时间:2013-7-4 15:32

某种东西短缺时,可促使孩子思考代用品

人一得到想要的一切、心满意足时,精神会松懈,丧失思考的欲望。从这方面而言,物质丰富的现代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不善于思考。没有自来水便喝不到水,没有筷子和碗便吃不上饭的孩子增,也许是由于所需要的东西一应俱全的缘故。

如果孩子感到缺少某种东西,这是促使其思考的机会。孩子缺少橡皮,你就说“给你”,那很简单,可是,长此以往,永远培养不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

和孩子谈话时,务必不要提出用“是的”、“不”便能回答的问题

据说报纸、杂志记者采访时的窍门之一是,提出的都是让对方用“是的”、“不”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例如,“你是千叶大学的学生吗?”“是的。”“是工学系吗?”“不。”提这样的问题,从对方是问不出什么情况的。稍微改变问法,“你觉得千叶大学如何?”这样一问,对方就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回答

因而,一个出色的采访记者得到的不只是谁都能作的回答,他能起到领航员的作用,把被采访者的特点和个性都问出来。

和孩子谈话时,采用这种“采访方式”是有效的。我常看到,有些母亲在和孩子谈话时,一开始就以限制孩子自由发言的口气来说话。诸如“那个是信箱吧这样的问话,孩子所能回答的范围已确定,没有思考的余地。

这时,起码要提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何时发生”、“为什么”、“何看”之类孩子自己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说,这对锻炼孩子的思考力和表现力甚为有效。

对孩子的问题,即使知道,以不作百分之百的回答为好

父母对孩子的提问能作完美回答时,觉得有失身份,往往大而化之对待当被问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时,就说“回头再说”,或“大概如此”,作不彻底的回答。反之,被问到自己知道的事,就想片面灌输其知识。可是,即使是你知道的事,全都告诉孩子,效果也往往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自我考虑的余地了。孩子有问题,使他们不依靠父母而自己去解决,这样做比较好。

孩子提出问题,可予以反问

孩子为何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你越是觉得奇怪,孩子的问题就越多。不言而喻,通过这种提问和对问题的回答,孩子思的天地将不断大。但是,对同样的回答稍动脑筋,其效果可以成倍增加。

所谓动脑筋,就是对孩子无意识的提问,不要立即直接回答,要使孩子更明确地认识其问题的实质,还要使孩子自己能找到答案。这时的有力武器就是反问。例如,孩子问,“为什么晚上必须睡觉?”你可以反问,“如果不睡觉,你想怎样?”

于是孩子考虑“如果不睡觉,将怎样”。从而,对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从各方面考虑的机会。结果想出了“若不睡觉会打瞌睡”、“会疲倦”、“早晨起不了床”等答案。

这种反问,对让孩子去思考自己问题答案的所有可能性,是大有帮助的。即,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的线索。

父亲和母亲的意见越不一样越好

我认识的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在孩提时,父母关系不好。”他不是在开玩笑,是认真说的。他说,准确地说并不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似乎是生活方式不亲昵。他的双亲对相互不理解的事争论不,还常常吵架。对孩子的事也一样,孩子问同一问题时,父亲和母亲的回答常常不一致。通过察这样的父母,他知道了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他模模糊糊地懂得了相互持有批判精神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他养成自己思考、不懂时看看书以取得一些线索的习惯。

我认为他的话里包含着重要的启迪。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双亲,从父母的立场出发,似乎总是想采取统一意见、统一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种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见得对孩子有好处。因为亲自看到听到大人之间的意见对立,孩子大受刺激,就会去思考问题。

现在的孩子,在小家庭难以受到这种刺激。因此可以说,以用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思考方法明确地教育孩子为好。

为使孩子自己动脑筋,不用“命令句,以用“疑问句”为好

这是过去一位摄影师给弹钢琴的年幼的皇太子拍照时发生的事情。因为皇太子没处在恰当的角度,摄影师非常为难。美智子皇后马上这样说:“小成,弹低音如何?”

于是,皇太子嘭的一声弹了一下低音键,则摄影师所期待的理想角度出现了,因而拍下了一张完美的照片。如果这时美智子皇后命令说,“你给我弹低音!”也许拍不到自然姿态。

皇后也是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就这样巧妙地引出了皇太子的自主性。

所谓命令就是单方面的思想交流。孩子也许听父母的吩咐,但是对其吩咐未必理解,仅仅是把咐反复加以思量。为使孩子自然地进行思考活动,像前面提到的皇后那样,以用疑问句加以引导为好。

这样一来,父母的话就不是“被动”的强制,而是“自己思考、行动”的有效启迪,可无抵触地进入孩子的头脑中。

告诉孩子,若要打架,先是吵架压倒对方

人们常提到,日本人的缺点之一是“不善于辩论”。这来自日本的为人处世法--不使相互的对峙达到极限,要留下一些暧昧的余地。

为养成对事物坚持理的态度,学会辩论至关重要。但是,要求思考力尚未达到辩论这一高度的孩子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于是想起可以说是“法国式孩子吵架术”的办法。

在法国家庭,孩子开始吵架,父母便饶有兴趣地出面。“孩子吵架,父母出面”,日本也是一样。但是日本和法国的做法不一样。日本的做法是劝解双方使之和好。在法国,孩子相互动手打架,父母并不即劝架,而是让双方尽量争吵。可以说是鼓励“吵架”。双方为了不被对方驳倒,均大动脑筋而妙语连珠。看了此情景使人感到,法国人多么崇尚“明晰”,其严谨的论理性和语言能力的秘密在这里。孩子打架在所难免,以吵架的形式出现,乃是训练思考的绝好机会。

相关标签: 作用 方法

相关阅读

  • 日产mv和欧美mv哪个适合新手?新手必看的选择指南
    日产mv和欧美mv哪个适合新手?新手必看的选择指南
    刚接触MV的新手常会纠结于日产MV和欧美MV哪个更适合。日产MV有独特的日系美学,欧美MV充满多元文化魅力。想知道哪个才是新手的最佳之选吗?下面就从多维度为你分析,让你轻松做出决定。风格特点比较日产MV的风格:日 ...
    07-31
  • 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教育?掌握这些技巧很重要
    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教育?掌握这些技巧很重要
    面对孩子叛逆不听话的状况,家长往往不知所措。其实,通过一些实用技巧可以改善这一局面。像尊重孩子想法、给予适当自主空间、灵活运用奖惩机制等,都能在教育叛逆孩子时发挥重要作用。理解孩子心理了解叛逆期特点: ...
    07-31
  • 孩子叛逆期要多久才能恢复?家长别太焦虑看这里
    孩子叛逆期要多久才能恢复?家长别太焦虑看这里
    孩子叛逆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不清楚叛逆期会持续多久。实际上,叛逆期的恢复时间没有固定标准。接下来,我们会从不同方面探讨影响叛逆期时长的因素,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叛逆阶段,缓解内心的焦虑。叛 ...
    07-31
  • 发现孩子性取向不正常怎么办?别慌,这样处理更妥当
    发现孩子性取向不正常怎么办?别慌,这样处理更妥当
    孩子性取向问题犹如一颗“炸弹”,让不少家长猝不及防。但要知道,慌乱无济于事。正确的做法是冷静下来,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实用有效的处理要点,助力家长妥善解决难题。理解与接纳了解 ...
    07-31
  • 14-15岁叛逆期特别厉害怎么办?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14-15岁叛逆期特别厉害怎么办?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14-15岁是孩子叛逆的高发阶段,叛逆严重时会让家庭氛围紧张。借鉴过来人的经验,能让家长在面对孩子叛逆问题时少走弯路,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改善亲子间的相处模式。理解叛逆本质认识生理和心理 ...
    07-31
  •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几个方法帮孩子合理用手机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几个方法帮孩子合理用手机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成了不少初中孩子的“心头好”,过度沉迷现象屡见不鲜。这让家长们颇为头疼,生怕耽误孩子学业。别着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助力孩子合理运用手机。建立规则明确使用时间: ...
    07-31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怎么办?这样做能改善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怎么办?这样做能改善
    当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不服管教的情况,家长不能一味强硬。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阶段,处理不当可能影响亲子关系。要改善现状,可通过尊重孩子想法、关注其情绪变化、给予适当自由等方式,下面具体说明该怎么做。理 ...
    07-31
  • 女孩子性教育父母该怎么教育?正确引导很关键
    女孩子性教育父母该怎么教育?正确引导很关键
    在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性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父母怎样开展性教育才恰当呢?一方面要注重交流的方式,建立信任;另一方面要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特点给予准确知识;还要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正确引导,为女孩的未来 ...
    07-31
  • 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怎么疏导?家长可以这样做
    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怎么疏导?家长可以这样做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家长若想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就要学会科学疏导。从理解孩子内心需求到引导正确价值观,都有不少要点。接下来为您阐述家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建立良好沟通主动倾 ...
    07-31
  • 如何挽救孩子同性倾向?家长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如何挽救孩子同性倾向?家长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当孩子出现同性倾向,家长该如何应对?挽救孩子这一倾向,端正自身态度必不可少。家长需摒弃偏见,给予孩子尊重与支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理性对待。积极正确的态度,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重要起点。家长为何要端正 ...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