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 人际心理

为什么有人一错再错

发布者:踏云子 时间:2013-12-18 13:30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学者会根据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将人们分为prevention focus (预防焦点)或是promotion focus(促进焦点)。从字面上就可以得知,预防焦点的人做事态度会是比较预防性的,尽可能守住拥有的,而不去追逐新的;促进焦点的人,则是会倾向去冒险、尝鲜。根据这样的特质,我们会预期预防焦点的人,会倾向停留在原本的状态,但如果原本的状态是错误的,他们是否还会倾向停留在原本的状态呢?

在第一个实验中,由研究者塑造一个情境,他们要求实验参与者参加一个益智测验,测验结束后,实验参与者会看到测验的结果,他们可以决定要输入真实的分数,或是其他分数。由于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参与者会被告知,如果他们的分数在前二分之一,他们可以获得额外高额奖金的抽奖机会;因此,实验参与者有一些动机去输入一个高于真实分数的分数,以获得抽奖的机会。在各个实验中,确实也发现都有7成左右的实验参与者,会选择输入一个较高的分数。

但重点并不仅在此,他们真正关切的是: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个错误的行为,他再次犯错的机会有多高,以及是否会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

所以在益智测验后,他们要进行一个字汇创造测验,实验参与者会看到一个单字 (例如 dictionary)他们要利用这个词汇中的字母,重新排列组合,组合出已经存在的英文单字,例如: cat, cry, action等等。结束后,实验参与者自主回报他们组合出多少英文单字;换句话说,他们也可以撒谎,说自己创造出比较多的单字。实验者利用复写纸上的痕迹,来得知实验参与者实际上组合出多少英文单字,藉此得知实验参与者是否有再次虚高自己的表现。在这两个测验完成后,实验参与者用量表去了解,实验参与者是属于预防焦点或是促进焦点的人。(来源:壹心理网www.xinli001.com)

结果显示,预防焦点的人,第一次若高估自己的分数,再次高估自己分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第一次诚实回报自己分数的人。但不是预防焦点的人,则没有这样的现象。这个结果说明了,预防焦点的人,即使第一次错了,之后还会继续错。

在第二个实验中,他们利用情境来诱发实验参与者的行为,透过强调损失来诱发预防焦点的行为,透过强调获得来诱发促进焦点的行为,其他的部分和第一个实验相同。结果显示,在诱发预防焦点的行为情境下,还是较倾向连续高估自己的表现;但诱发促进焦点行为的实验参与者,则没有这样的现象。

在第三个实验,他们为了检验为什么预防焦点会造成这样的行为改变,于是他们检验下列两个原因对于有预防焦点的人会连续犯错的影响:一、如果第二次没有犯错,暗示着第一次的决定是错的;二、是否只是倾向作一致的决定。所以在估算第一次的分数后,他们就问实验参与者为什么他们会估算那样的分数,是否有特别的原因,也就是在探讨他们是否有意识的犯错。另外,他们也用量表去探索实验参与者是否有偏好,喜欢做一致的决定。

结果和第二个实验相同,显示他们所认为的两个可能的原因,都不是造成预防焦点的人会连续犯错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他们一旦做了一个决定,就会倾向维持在同样的状态;套用在这个实验的情境,就是一旦他们决定要高估自己的表现来获取好处,他们就会想要持续这么去做。

在第四个实验,他们想要进一步去探讨,在比较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是否也会有同样的行为。他们用和实验二相同的方式,来诱发不同的行为处理方式,但实验参与者要做的事情是要买一辆二手的车子、以及要进行不动产的买卖。实验参与者都是买方,他们可以选择不透露自己真实的需求,以换取较低的售价。结果显示,预防焦点的实验参与者,他们若第一次隐瞒了一些讯息,第二次也会有较高的百分比会隐瞒讯息。

在最后一个实验,他们先了解实验参与者是否愿意捐款给一些慈善团体,接着让他们做实验一使用的益智测验,以及用量表了解他们是属于预防焦点或是促进焦点的人。结果同样发现,预防焦点的人,如果决定不要捐款,他们之后会有比较高的机率会高估自己的分数,也就是说他们一旦做了一个比较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就会倾向继续做不道德的行为。

根据这一系列的结果,可以发现预防焦点的人,会有固着的行为,即使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他们同样会这样持续有同样的行为模式。从这个结果,大家似乎不难想像,为什么有些政治人物会一错再错。如果一个社会弥漫着预防焦点的气息,那大家可能就会倾向一错再错,实在是非常恐怖的。这似乎是台湾现状的写照,值得大家深思。

相关标签: 心理百科

相关阅读

  • 深度揭秘:i人和e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深度揭秘:i人和e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你是否曾在社交场合中观察到,有的人活力满满,主动与他人交流,成为全场焦点;而有的人则相对安静,更倾向于在一旁观察思考。如今,i人和e人这两个有趣的概念,恰好能够生动地对这些不同的社交表现进行分类。它们源 ...
    04-16
  • 深度解析:I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深度解析:I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深度解析:I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心理学领域里不断涌现出新颖有趣的概念,I人便是其中之一。当身边的朋友自称是I人,或者谈论起I人的各种特质时,你是否心生好奇,想知道I人究竟代表着什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学 ...
    04-16
  • 深度剖析:社恐究竟属于i人还是e人?
    深度剖析:社恐究竟属于i人还是e人?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时,常常能看到i人和e人的相关话题,大家乐此不疲地给自己贴上相应标签。而社恐群体,他们在社交中有着独特的表现,似乎与i人和e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像i人一样天生内向,还是有着e人的 ...
    04-16
  • pua说白了是啥意思
    pua说白了是啥意思
    在当今社会,PUA(PickUpArtist)这一术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搭讪技巧,更是一个涉及心理学、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现象。PUA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帮助人们提升社交能力,还是潜藏着 ...
    03-29
  • 网络语pua是什么意思
    网络语pua是什么意思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语言的丰富多样让人耳目一新,其中PUA这个词汇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成为社交媒体和年轻人之间热议的话题。PUA原本是PickUpArtist的缩写,意指搭讪艺术家,它源于一种以吸引异性为目标的社交技巧 ...
    03-29
  • 什么叫pua别人
    什么叫pua别人
    PUA(PickUpArtist)文化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特定的心理技巧和社交策略,帮助男性在约会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然而,这一文化也因其潜在的操控性和对女性的物化而备受争 ...
    03-29
  • 被pua久了的人会得的症状
    被pua久了的人会得的症状
    在现代社会中,情感操控和心理虐待的现象愈发普遍,其中PUA(PickupArtist,搭讪艺术家)文化尤为引人注目。PUA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搭讪技巧,更深层次地涉及到对他人情感的操控和操纵。许多人在经历PUA的影响后,可能 ...
    03-29
  • 什么叫被pua了
    什么叫被pua了
    在当今社会,PUA(PickUpArtist)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PUA最初是指一些男性通过特定的技巧和策略来吸引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术语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情感操控的代名词。被PUA的经历往往让人感到困惑和痛 ...
    03-29
  • 胆子小不敢跟别人交流怎么办
    胆子小不敢跟别人交流怎么办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都能帮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获取信息和实现个人目标。然而,有些人因为性格原因或过去的经历,可能会感到胆怯,不敢主动与他人交 ...
    02-20
  • 不敢与人沟通不敢说话怎么办
    不敢与人沟通不敢说话怎么办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然而,许多人在面对与人沟通时,常常感到紧张、不安,甚至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社交焦虑、缺乏自信、过往的负面经历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 ...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