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自闭症可能悄然影响孩子的发展。若能在家庭里尽早判断孩子有无自闭症,就能为后续干预争取时间。接下来将分享家庭初步筛查孩子自闭症的有效方法,帮助家长守护孩子健康。
眼神交流:正常孩子会与他人进行自然的眼神对视,比如在和家长互动、玩耍时,会时不时用眼神来回应。而自闭症孩子常常避免与他人眼神接触,当你呼唤他的名字,试图和他有眼神交流时,他可能会眼神游离,好像没听到一样,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汇。
对他人呼唤的反应:一般孩子在听到熟悉的声音,尤其是家长呼唤自己名字时,会迅速做出回应,转头看向呼唤者。但自闭症孩子可能对别人叫自己名字没有反应,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多次呼唤,也很少有转头、答应等回应动作。

分享兴趣:正常孩子会有与他人分享自己兴趣和发现的行为,比如看到好玩的玩具、新奇的事物,会兴奋地指给家长看,希望得到关注和回应。自闭症孩子则很少有这种主动分享的行为,他们更倾向于独自玩耍,对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兴趣缺乏积极性。
模仿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例如看到大人挥手再见,也会跟着挥手。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往往较弱,很难像正常孩子那样轻松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在模仿游戏中表现得比较滞后。
语言发展迟缓:大部分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会开始牙牙学语,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自闭症孩子可能说话比较晚,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迟迟不开口,或者语言发展进程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比如两三岁还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单音节词,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重复语言:自闭症孩子常常会出现重复他人话语的现象,即听到别人说什么,就机械地重复什么,而不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这种重复可能是即时的,也可能是延迟的,比如你问他“你吃饭了吗”,他可能也回答“你吃饭了吗”。
非语言沟通障碍:除了语言表达,正常孩子还会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来辅助沟通,比如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用点头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自闭症孩子在非语言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很少使用这些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刻板行为:自闭症孩子可能会有一些重复性、刻板性的动作,如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动作往往是无目的的,会持续较长时间。例如孩子可能会一直盯着旋转的风扇看,或者反复地将积木排成一排,一旦被打乱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
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正常孩子通常能够适应环境的一些小变化,比如更换家具的位置、去不同的地方玩耍等。自闭症孩子则对环境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环境有改变,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焦虑等,难以接受新的环境或改变。
狭窄的兴趣爱好:自闭症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比较狭窄和单一,可能只对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事物感兴趣,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只关注某一类物品等,而且这种兴趣会持续很长时间,对其他事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可从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和行为模式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家庭初步筛查。在社交互动上,要留意孩子的眼神交流、对呼唤的反应、分享兴趣和模仿能力;语言沟通方面,关注语言发展是否迟缓、有无重复语言以及非语言沟通障碍;行为模式上,注意是否存在刻板行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兴趣爱好是否狭窄。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初步筛查,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如果发现孩子在这些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