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然而,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很多错误观点甚嚣尘上。下面,让我们跟随专家的讲解,揭开抑郁症的神秘面纱。
抑郁症并非如“水溶性”这般荒谬说法所描述。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患者常常会感到悲伤、绝望、失去兴趣和快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专家陆林院士指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生理上,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心理上,个体的性格特点、应对方式以及过往的创伤经历等都可能成为诱因;社会层面,长期的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抑郁症的症状具有多样性。情绪方面,患者会持续处于低落状态,容易哭泣、焦虑和烦躁。在认知上,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等问题。行为上,患者会变得孤僻,回避社交活动,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身体上也会有一些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疲劳乏力等。北京安定医院的王刚教授提醒,当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医生会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心理测评等方式来判断病情。常见的诊断标准有《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舍曲林、氟西汀等,价格因品牌和剂量而异,一般每月费用在100-500元左右。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每次治疗费用在200-800元不等。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次费用大约在200-300元。
我们应该摒弃对抑郁症的偏见和误解,认识到它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而不是患者的“矫情”或“想不开”。患者家属和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季建林教授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至关重要,大家要关注身边人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
妇产科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