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在发现自己可能患有盆腔炎时,会感到焦虑和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检查,也不清楚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只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第一次就诊也能轻松应对。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盆腔炎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
详细交流:医生首先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下腹部疼痛、坠胀感,疼痛的程度、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等。还会询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是否有异常等。此外,医生也会了解患者的性生活史、既往病史、近期是否有宫腔操作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情都非常重要。

外阴检查:医生会观察外阴的情况,查看是否有红肿、溃疡、皮疹等异常表现。这可以初步判断外阴是否存在炎症或其他病变。
阴道检查:使用阴道窥器打开阴道,观察阴道黏膜的颜色、是否有充血、分泌物的量、颜色、质地及气味等。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应该是清亮、无色或微白色,无异味。如果分泌物异常,可能提示有炎症存在。
宫颈检查:检查宫颈的大小、形态、质地,是否有糜烂、息肉、举痛等。宫颈举痛是盆腔炎的一个重要体征,如果在检查时出现宫颈举痛,高度提示盆腔内有炎症。
子宫及附件检查:医生通过双手触诊来检查子宫的大小、位置、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同时检查双侧附件区(卵巢和输卵管)是否有增厚、包块、压痛等情况。如果子宫或附件区有压痛,可能是盆腔炎的表现。
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如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通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和血沉:这两项指标也是反映炎症的常用指标。在盆腔炎患者中,C-反应蛋白和血沉往往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白带常规检查,可检测阴道内是否有滴虫、霉菌、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还可以进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并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血培养:对于病情较重、怀疑有全身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培养,以查找血液中的病原菌,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超声检查:常用的有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附件的形态、大小、结构,是否有积液、包块等情况。对于盆腔炎患者,超声可能会发现盆腔内有液性暗区、附件区增厚或有包块等表现。
CT或MRI检查:当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病情较为复杂时,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这两种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有助于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或判断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价值: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它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如输卵管、卵巢、子宫表面的病变,是否有粘连、脓肿等。对于诊断困难的盆腔炎患者,腹腔镜检查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同时还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适用情况:一般适用于经过其他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或者怀疑有盆腔粘连、脓肿形成等情况的患者。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通常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时间选择:妇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的3-7天进行,这个时候子宫内膜较薄,检查时不易引起出血,而且对子宫和附件的观察也更清晰。如果是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上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着装准备:就诊时尽量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服,方便进行各项检查。
心理准备:有些检查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如妇科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患者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这样可以减轻不适感,也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盆腔炎的检查项目包括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腹腔镜检查等,每种检查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检查前需要注意时间选择、着装准备和心理准备等事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更加从容,避免不必要的困惑。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妇产科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