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乳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清晰认识浆乳的本质、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能帮助我们在疾病初期就及时察觉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无论是患者还是关注健康的人群,都有必要深入了解浆乳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进入详细解析。
定义:浆乳,全称浆细胞性乳腺炎,也被称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它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而是乳腺导管的一种无菌性炎症。这种炎症通常会导致乳腺导管扩张、管壁增厚,管腔内积聚大量的脂质分泌物,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发病率:近年来,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虽然它在乳腺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对不是特别高,但由于其症状复杂多变,容易与其他乳腺疾病混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统计,浆乳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约占20%-30%。

乳腺导管排泄障碍:乳头内陷、先天性乳腺导管发育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乳腺导管扭曲、狭窄,使得导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不畅。这些分泌物长时间积聚在导管内,会刺激导管壁,引发炎症反应。例如,乳头内陷的女性,由于乳头不能正常突出,乳腺导管开口堵塞,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就增加了浆乳的发病风险。
激素水平异常: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浆乳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当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时,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会增生,分泌功能增强,导致导管内脂质分泌物增多。如果此时导管排泄功能不佳,就容易引发浆乳。此外,长期服用含有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也可能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增加患病几率。
细菌感染:虽然浆乳本质上是无菌性炎症,但细菌感染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当乳腺导管内的分泌物积聚时,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一旦侵入导管,就会引发感染,导致炎症进一步恶化。例如,乳头破损后,细菌容易从破损处进入导管,引发感染。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也可能参与了浆乳的发病过程。当机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可能会将乳腺导管内的正常组织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发动免疫攻击,引发炎症。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浆乳的风险相对较高。
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浆乳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溢液的颜色多样,可表现为淡黄色、脓性、血性等。溢液的质地也有所不同,有的较为稀薄,有的则较为浓稠。乳头溢液通常是间歇性的,时有时无。患者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内衣上有污渍,这就是乳头溢液留下的痕迹。
乳房肿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乳房内可出现肿块。肿块的大小不一,小的如黄豆粒大小,大的可如鸡蛋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可与周围组织粘连。肿块通常位于乳晕周围,也可出现在乳房其他部位。部分患者在触摸肿块时会感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乳房疼痛:乳房疼痛也是浆乳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隐痛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有的患者则疼痛剧烈,甚至影响睡眠和工作。乳房疼痛通常与月经周期无关,可在任何时间发作。
乳晕周围皮肤改变:浆乳还可能导致乳晕周围皮肤发生改变。乳晕周围皮肤可出现红肿、破溃、结痂等现象。皮肤破溃后,可形成瘘管,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从瘘管内流出。这些皮肤改变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心理压力。
影响乳房外观:浆乳导致的乳房肿块、皮肤破溃等症状,会破坏乳房的正常结构和外观。乳房变形、乳头凹陷等问题,不仅影响女性的自信心,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果浆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扩散,引发乳腺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乳腺脓肿会导致乳房局部疼痛加剧,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败血症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需要紧急治疗。
增加心理负担:由于浆乳的症状复杂多变,治疗过程漫长,且容易复发,患者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疾病恶化、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乳房的外观、有无乳头溢液、肿块的大小、位置、质地等情况。视诊时,医生会注意乳房皮肤的颜色、有无破溃、乳头的形态等;触诊时,医生会用手指轻轻触摸乳房,感受肿块的特征。临床检查是初步判断浆乳的重要方法。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乳腺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乳腺导管的形态、结构以及有无肿块等情况,对于判断浆乳的病情具有重要价值。乳腺钼靶则可以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灶等病变,有助于与其他乳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乳腺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浆乳的“金标准”。医生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可以确定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浆乳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抗生素主要用于控制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减轻炎症症状;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乳腺导管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等。乳腺导管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局限在乳腺导管内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的导管,达到治疗目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则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切除包含病变组织的乳腺区段。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但术后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浆乳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浆乳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等因素有关,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的目的。中药内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药方;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炎症吸收;针灸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缓解症状。
浆乳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其发病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激素水平异常、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常见症状包括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晕周围皮肤改变等。浆乳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妇产科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