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发现下边长疙瘩后会惊慌失措,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些被忽视的原因在作祟。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导致下体出现疙瘩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揭晓4个可能的原因,帮助大家对照排查。
外阴炎:外阴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之一,外阴部位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导致外阴皮肤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形成疙瘩。患者常伴有外阴瘙痒、疼痛、灼热感等症状,尤其在排尿、性交时症状可能会加重。不注意外阴清洁,如长时间不更换内裤、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等,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外阴炎的发病几率。
阴道炎:阴道炎种类繁多,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当阴道内的菌群失调,病原体大量繁殖,炎症分泌物增多,流至外阴时,会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疙瘩。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症状有所差异,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呈豆腐渣样,而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白带则为黄绿色、泡沫状,同时都可能伴有外阴瘙痒、异味等情况。性生活不洁、过度使用阴道洗液破坏阴道内环境等都可能诱发阴道炎。
病因: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浴巾、马桶坐垫等。感染HPV后,病毒会在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处潜伏一段时间,然后逐渐长出菜花状、乳头状或鸡冠状的疙瘩。
症状:初期疙瘩较小,可能为淡红色小丘疹,随着病情发展,疙瘩会逐渐增大、增多,表面不光滑,质地较脆,容易出血。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人可能会有瘙痒、灼痛等感觉。
形成原因:女性外阴皮肤有丰富的皮脂腺,当皮脂腺导管堵塞时,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在腺体内积聚,形成囊肿。堵塞的原因可能与局部皮肤清洁不当、摩擦、外伤等有关。
表现:皮脂腺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疙瘩,大小不一,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一般无明显疼痛。如果囊肿合并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形成脓肿。
发病机制: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开口于阴道前庭。当腺管开口堵塞,分泌物积聚在腺腔内,就会形成囊肿。常见的堵塞原因包括感染、损伤等。如外阴炎、阴道炎等炎症蔓延至前庭大腺,导致腺管狭窄或堵塞;分娩时会阴侧切、会阴裂伤等损伤也可能影响腺管的通畅性。
症状特点:较小的前庭大腺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偶然发现。较大的囊肿会使患者感觉外阴有坠胀感或性交不适。如果囊肿继发感染,会迅速增大,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剧烈,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女性下边长疙瘩可能由炎症刺激、尖锐湿疣、皮脂腺囊肿、前庭大腺囊肿等多种原因引起。炎症刺激通常与个人卫生习惯和阴道内环境有关,而尖锐湿疣作为性传播疾病,与不洁性行为等因素相关。皮脂腺囊肿和前庭大腺囊肿则主要是由于腺管堵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当发现下体出现疙瘩时,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观察疙瘩的大小、形状、颜色、是否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并结合自身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原因。不过,准确的诊断还需要专业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来确定。如果出现疙瘩,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检查、HPV检测、白带常规检查等,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预防各类妇科疾病的发生。
妇产科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