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积水可能由遗传因素、产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头围异常增大、前囟膨隆、呕吐、嗜睡等症状,需通过头颅超声或核磁共振确诊。

部分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发育异常,如X染色体连锁的L1CAM基因突变。这类患儿可能合并胼胝体发育不全等畸形。家长需关注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例,孕期可通过羊水穿刺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后需神经外科评估是否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
难产过程中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可能导致硬膜下血肿,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这类患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尖叫、抽搐等表现,需紧急行头颅CT检查。轻度血肿可观察保守治疗,严重者需神经外科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可配合使用注射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早产儿脑室周围生发基质未成熟易破裂出血,血液堵塞中脑导水管引发梗阻性脑积水。患儿常有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等表现。急性期需NICU监护,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术,药物可选用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配合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控制惊厥。
母亲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脑膜炎,炎性渗出物粘连蛛网膜颗粒影响脑脊液吸收。这类患儿常伴小头畸形、视网膜病变。确诊需做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治疗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严重脑积水需终身佩戴分流管。
中脑导水管狭窄或Dandy-Walker综合征等发育异常可直接阻塞脑脊液循环。产前超声可见侧脑室增宽,出生后需定期监测头围增长曲线。轻度病例可观察随访,进行性加重者需在3月龄前完成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术后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辅助脱水治疗。

家长发现新生儿头围增长过快、喂养困难或精神反应差时,应立即到儿科或神经外科就诊。日常护理需避免剧烈摇晃头部,喂养时保持头高位,定期测量记录头围数值。康复期可进行温和的抚触按摩促进运动发育,但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